首页  >  专题库  >  2023专题  >  国资央企 向绿而行  >  央企行动 > 正文
中广核:推动节能提效降碳 服务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07-03

中广核为国有大型清洁能源企业,40多年来积极落实国家战略要求,正加快建设以核能为主要特色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目前业务涵盖核能、核燃料、新能源、非动力核技术、数字化、科技型环保和产业金融等“6+1”产业体系。截至目前,中广核控股在运装机总规模超过7000万千瓦,拥有在运核电机组26台,在建核电机组8台,以及超过500个新能源场站,是国内最大、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已累计发电超过2.1万亿千瓦时,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7.4亿吨,相当于种植森林471万公顷,可覆盖福建全省近40%的国土面积和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两区84%的总面积。

中广核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深刻领会绿色低碳发展在新时代新发展理念里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践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开展集团环境管理顶层设计,优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降碳管理体系,重构环境监督和管理组织架构,加强环境风险管控和隐患识别,有序推进重大环保任务攻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行动,持续夯实环境管理基础和提升节能环保水平,在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建成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

2022年11月1日,中广核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正式投运供热,该项目是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覆盖大连市瓦房店红沿河镇,惠及当地近两万居民。

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位于大连市瓦房店红沿河镇,规划供热面积24.24万平米,最大供热负荷为12.77MW,利用红沿河核电站汽轮机抽汽作为热源,替代红沿河镇原有的12个燃煤锅炉房,实现红沿河镇清洁供暖。项目新建一次管网近10公里,二次管网5.7公里,新建换热站4座。

据测算,项目投产后每年将减少标煤消耗5726吨,减排二氧化碳1.41万吨、烟尘209余吨、二氧化硫60余吨、氮氧化物85余吨、灰渣2621吨,将有效改善供暖区域大气环境,环保效益显著。

后续,红沿河核电将继续推进大规模核能供暖项目,包括瓦房店市支线和大连市支线两部分,目前正开展前期可行性研究。

 

红沿河核电站与核能供暖项目一次管网安装现场

大力推进危废全周期规范化管理

中广核对危险废物提出“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的管理要求,建设标准危废库和智能暂存仓,具备防风、防雨、防晒、防泄漏、防爆、温湿度监控、空气净化、视频监控、废液收集等功能,满足危险废物贮存的法规要求;建立标准危废台账和转移联单,开发数字化平台,全程记录危废从产生、贮存到外运处置的全过程信息。2022年,中广核在宁德核电基地试点危废减容减量方案,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结果反馈三个方面开展废物减容可行性分析,采用厂家回收、材料替代、优化包装、回收复用、危废鉴别等方式制定危废减容方案。通过方案实施,宁德核电基地年度累计减少危废处置量约285吨,占总体危废量的53%,大幅降低了危废处置成本,降低了现场管控风险,形成了示范效应。

打造中国“最美生态核电厂”

中广核致力于打造中国“最美生态核电厂”,持续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机制,长期坚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让核电基地陆地及周边海域形成物种丰富的生态圈。大亚湾核电基地拥有6台核电机组,基地内生活着200多种野生动植物,包括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6种,国家二级保护石珊瑚种类15种;阳江核电基地拥有6台核电机组,基地海域每年可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红沿河核电基地拥有6台核电机组,是国内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基地内夏季波斯菊、薰衣草盛开,形成一片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格桑花海,还有斑海豹时常串门;宁德核电基地拥有4台在运核电机组,可以寻见珍贵的领角鸮,基地内完好保留200多亩原始白茶,是全球唯一拥有生态茶园的核电站;台山核电基地已建成投产2台机组,可以见到珍稀的黑耳鸢;防城港核电基地已建成投产2台机组,核电基地与周边红树林和谐共生;太平岭核电基地已开工2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被中国能源研究会认定为“生态核电建设示范基地”,附近有中国唯一的国家海龟自然保护区。中广核人在安全、稳定运行核电机组的同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积极践行生态核电理念,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

 

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

中广核始终高标准、高目标推动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业务发展,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在2022年取得丰硕成果。红沿河核电6号机组高质量投产,中广核第九个核电基地陆丰核电顺利开工,“华龙一号”机组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我国首个单体百万千瓦级陆上风电基地——内蒙古兴安盟一期并网发电,全国最大平价海上风电汕尾甲子项目顺利投产,东南亚最大气电项目马来西亚EMPP电厂全面建成。2022年,中广核全年清洁能源上网电量3016.63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准煤消耗818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3亿吨,相当于种植森林61.06万公顷,为推动能源低碳清洁转型、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俞昭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