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集团: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助力国家水网建设
南水北调集团: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助力国家水网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07-10
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以下简称南水北调集团)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唯一跨流域、超大型供水企业,负责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资金筹集、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南水北调集团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南水北调工程绿色低碳运营、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绿色低碳建设、水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三大领域为重点,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助力国家水网建设。
坚持低碳运行,持续发挥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生态效益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通水以来,已成为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超过1.5亿人不可或缺的供水生命线。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低碳稳定运行,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南水北调集团采取多种措施。
优化调度,提高运行效率。当前,南水北调工程碳排放主要是已建成的东、中线一期工程运行中发生的能源消耗和对应的碳排放量,其中,东线一期工程共设置13级泵站,中线一期工程除惠南庄泵站外,基本可实现全程自流供水,南水北调集团通过开展泵站节能改造和泵站群优化调度水平研究降低能耗水平。根据统计情况对比分析,2022年度南水北调集团万元营收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低于央企非工业行业平均水平。
坚持“三先三后”原则,保障水源环境质量。东线一期工程强力推进沿线治污,经过治污后,沿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输水沿线监测断面水质全部持续稳定达标。中线一期工程采用明渠输水、全线立交工程方案,避免了地面河流交叉对总干渠水质的影响。
开展绿化生态建设,构筑绿色输水廊道。东线一期工程助推沿线部分城市生态湿地建设,为沉寂多年的大运河铺开一道碧波泛流的清水廊道。中线一期工程开展防护林及节点绿化建设6万余亩,充分发挥保水保土、防风固沙、保护水质和绿化美化等作用,真正把1432公里长的输水总干渠打造成生态长廊、绿色长廊。
持续发挥调水生态环境效益。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通过水源置换,实施生态补水,压采地下水,区域地下水止跌回升,同时推动了大运河生态环境品质的不断提升和运河文化新的勃勃生机。中线一期工程有效助力沿线生态文明建设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居民饮用水质明显改善,沿线河湖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实现了河清岸绿水畅景美。
坚持低碳建设,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工程
南水北调后续首个建设项目—引江补汉工程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南水北调集团以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工程为核心,坚定不移地将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落实到引江补汉工程建设各项工作中。
从规划设计上为打造绿色示范工程奠定坚实基础。先后与地方协调推进了2个生态敏感区选址、汉江中下游5条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工程沿线10个弃渣场变化位置选址确定等诸多工作,实现了生态环境设计工作的突破性进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碳达峰专项行动要求。完成引江补汉工程、开挖料利用项目和水网建设及涉水产业的碳排放能耗核算与营收估算工作,同时将节能减排理念贯穿于工作及生产全过程,严禁施工单位使用高耗能、高排放、高致污的设备设施。
多措并举,稳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弃渣场及料场管理规定等制度体系,为建设引江补汉工程“绿色工程”提供了制度保障。将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对施工单位的激励考核,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坚守生态环境底线。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涉水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南水北调集团充分利用南水北调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谋划布局供水水务、清洁能源、生态环保、资本运作、工程总成、文旅科教等板块的涉水业务,不断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2021年7月南水北调集团成立了新能源公司,以“助力绿色调水,奉献绿色能源”为使命,依托国家水网建设,盘活南水北调工程相关业务资源,因地制宜推进新能源项目布局。充分发挥调水线路长、占地广、通道连续、沿线光照资源好的优势,利用边坡、绿带、水面、屋面、厂区、渣场建设多种模式的光伏、风电廊道,开发沿线干渠资源。目前已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房山段房桥光伏项目并网发电等项目建设,围绕国家水网战略布局,积极推进多个工程,储备了60余个优质项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集团将坚定不移贯彻国家“双碳”战略,协同有效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助力南水北调集团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擦亮绿色调水绿色发展底色。
【责任编辑: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