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绿色低碳运输典范——朔黄铁路两万吨重载运行体系
国家能源集团:绿色低碳运输典范——朔黄铁路两万吨重载运行体系
文章来源: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3-07-04
【概况】
朔黄铁路是我国首条获得首届国家环境友好工程荣誉的干线铁路,经多年升级改造,全线正线使用电力机车、直接排碳为零,逐步形成了“规范运作、自主经营;网运分离、联合运输;统分贯融、保障综合”为特色的“朔黄模式”,确定了“绿色、安全、高效、智慧、重载”的发展目标。2021年朔黄铁路全年完成煤炭运量3.46亿吨,煤炭运量约占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12%,能源保供贡献突出,而机车能耗在国际国内标杆企业中常年处领先水平,是国家能源集团产运销一体化运营战略的生命线、黄金线、绿色线。为运输系统绿色化、低碳化、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朔黄方案,为助力黄河流域产业升级、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朔黄贡献。
【主要做法】
(一)全面对标树立节能标杆
锚定目标。一是根据地域分布、行业地位、货运品类、综合实力等因素选取了国内外共7家企业作为标杆企业,构建了由运能指标、效率指标、效益指标、财务指标、能耗指标构成的对标指标体系,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明确优势和不足。
补齐短板。一是管理体系向“精益”化转变,推进列车编组方式的迭代提升,推动机车互联互通、车辆混联混编,运输组织和设备维护体系不断优化。二是在“重”字上下功夫,研究30t轴重下基础设施的强化和改造,推进3万吨列车开行试验。三是在“智”字上做文章,推进自动驾驶技术、智慧车站等项目建设,实现高自动化、精准检测、尖端技术,建设世界一流“品牌检测”。
做强长板。一是“提质”,完成专业运维系统建设,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二是“增效”,提升线路运能,推动移动闭塞技术提升运输速度,推进机车、人员互联互通提升管理效率。三是“创新”,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发挥创新发展、创新带动和创新引领作用,成立国能运输技术研究院和重载技术委员会,瞄准产业前沿,在科技、智慧等高新技术领域持续发力。
(二)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集约高效化技术助力优化降污。一是集约化设备研发方面,加大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应用,通过系统集成和成套重载技术创新,研发出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核心装备。二是行车组织控制方面,历经8年科技攻关,于2021年成功发布重载移动闭塞技术,为重载铁路运能和效率提升提供了成套解决方案,系统性地降低运输能耗及排放。
智能精准化技术推动减碳升级。一是加快智慧运输核心体系构建,促进运维提质增效精准治理,创新研制了11个检测系统的世界首列重载铁路综合检测车,实现了基于在同一时空坐标内“动态检测、静态监控、综合分析、立体养护、状态检修、寿命管理”的重载铁路运营检修模式。二是重点突破工电供运维决策及一体化运维管理关键技术,实现基础设施设备数据资产跨专业融合,多维度、全生命周期的提高设备安全性、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提升运维生产效率,降低维护成本、节约人工及相应资源消耗。三是积极开发能源回用技术,利用制动能量再生电能技术,每年可减少24.4万吨间接二氧化碳当量排放,节省成本约1亿元。
(三)系统举措保障清洁理念
持续加大投入防治污染。一是污水处理,先后投资数百万元不断完善升级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二是治理大气污染,沿线传统燃煤锅炉和房屋供热系统的改造,实现二氧化硫零排放、烟尘零排放、炉渣零产生。三是沿线噪声治理,朔黄铁路先后投资数十亿元用于轨道结构减振和声屏障等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有效了降低噪声污染。四是强化水土保持,朔黄铁路每年安排专款,在线路路堤、路堑边坡和隧道口仰坡处,采取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方式避免水土流失。
现代手段管理绿化碳汇。一是朔黄铁路两万吨列车正式开行以来共投入1.01亿元在全线开展生态绿化工作,建立信息统一完备、分类清晰明确、易于统计更新的绿化工程台账。二是通过工程或生态措施完成陆域生境的恢复和景观效果的提升,采取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方式,夯实地基、固化边坡。三是甄选管内零碳示范潜力区域,梳理已有先进低碳技术,盘清现有碳汇基础,探索、研究相关路径与模式,积极开展零碳示范站区规划。四是规划设计铁路沿线乔灌种植,以形成碳汇资产,逐步探索铁路参与碳排放交易模式,提高铁路碳资产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强力推进用能清洁化。一是成立了由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的新能源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新能源发展工作。二是设立新能源项目实施机构,助力构建朔黄铁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三是制定印发了开发新能源项目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利用社会资源争取新能源项目的积极性。四是积极拓展项目发展区域,加速推动肃宁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肃宁北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落地实施。
(四)重载保供助力“公转铁”
一是主动对外协调、开拓市场,创新营销模式、拓展营销辐射范围,建立起辐射京、津、冀、鲁、晋、陕、蒙、宁等地的市场营销网,助力落实国家“公转铁”战略。二是在物流环节中挖掘“降成本、减排放”潜力,配合支持地方政府新建宁武西双万吨环保煤炭物流园、五台路港物流园、滨州物流园和敬业集团专运线等重点工程项目。三是推进“散改集”运输模式,对适箱货源综合统筹,实现同品类货物多站点、多模式运输,促进区域内货物运输方式战略转型。四是拓展非煤运输品类,先后开通数十项非煤运输业务,大幅降低多条运输路径上的碳排放量。
【取得成效】
(一)重载集约智慧高效,绿色低碳效应突出
朔黄铁路重载体系的常态化、规模化运行,在减碳增汇和减污环保方面成效突出,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首届十大环境友好工程”。
系统减碳成绩斐然。一是重载铁路系统2021年实现直接碳排放减少13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比于公路运输实现直接碳减排314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二是在两万吨重载列车创新技术保障下,年运量增加4000万吨,机车能耗可降低约20%,2021年间接碳排放量减少约10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三是通过大物流战略,以重载铁路运输取代污染低效的汽车运输,万吨公里运输直接减排162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非煤运输共约减排18.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前瞻布局生态增汇。多年来,朔黄铁路高度重视生态绿化工作,形成碳汇资产,为沿线职工提供了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经测算,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最高可新增约4万-8万吨/年的碳汇量。
降噪减污保护黄河。朔黄铁路妥善解决噪声污染沿线村庄问题,得到沿线百姓广泛赞誉;多年来构建了“护水、节水、洁水”的绿色保障体系,2021年全线生活污水经处理后100%达标排放,中水回用率53.47%,再生水利用率91.77%,生活垃圾100%处理,完成全线燃煤锅炉改造,全部实现二氧化硫零排放、烟尘零排放、炉渣零产生。
(二)能源保供奋进履责,助力黄河流域高质发展
高效集约全力保供。朔黄重载2021年全年完成煤炭运量3.46亿吨,约占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12%,能源保供贡献突出。尤其是两万吨重载列车常态化开行6年来,累计增加货运量约3.1亿吨。
带动地方助力发展。通过自身重在体系构建和发展、投资建设环保煤炭物流园、依法上缴高额税款(累计超440亿元)等,以发展成果惠及沿线人民群众,为全线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等国家级荣誉称号50余项。
(三)持续优化运输体系,生产经营业绩显著
朔黄铁路重载体系的常态化、规模化运行,使单位经济效益提高约20%。自开通运营20多年来,累计运送煤炭等货物超过36亿吨,运输收入超过2300亿元,2021年货运总量达3.6亿吨,运输收入同比增加1.3亿元,利润同比增加0.9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2021年非煤运量完成1754.3万吨,连续4年突破千万吨,相比公路运输模式,可为客户节省运费29.26亿元。
【经验启示】
领会思想把握发展主线。朔黄铁路在成长中时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集团“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战略目标,确立“绿色、安全、高效、智慧、重载”的发展方向。而成功常态化、规模化运行两万吨重载运输体系,是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为铁路运输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可参考的整体化案例。
强化科技支撑减碳环保。朔黄铁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成功攻克两万吨列车运行、重载移动闭塞等先进技术,有效保障了运输安全,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实现系统综合节能减碳、全面绿色环保。面对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运输系统融合程度将进一步提升,运输产业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为提质增效、绿色环保、实现“双碳”目标带来的新动能。
统筹规划推动绿色发展。减碳环保是个系统性工程,需多方面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两万吨重载运行体系良好的绿色低碳效应,还依赖于朔黄铁路统筹推进实施的配套措施,包括在线路、站区对水、气、声、固等污染的整治、沿线生态固碳、清洁能源应用和开发等。故运输产业绿色发展,须从源头规划、统一筹谋、设计推进。
超前谋划紧随市场布局。虽然朔黄是作为集团内部专用线而建立,但朔黄铁路有前瞻意识,看到了市场上非煤运输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多年前就开始积极探索大物流战略调整。2009年首列反向运输列车试运成功,2012年矿粉反向运输工作正式启动,非煤运量每年稳步提升,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是助力国家“公转铁”战略,先行达成节能降碳良好的生态效益。进入新时代,保持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感度、开拓新兴市场、创新营运模式,是朔黄重载运行体系给出的又一个启示。
【责任编辑: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