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3专题  >  中国企业论坛  >  直击会场 > 正文
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进展情况报告

文章来源: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09-23

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和全局性意义,推动先行区建设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在综合实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区域协同、改革开放、绿色生活等方面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一、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推动经济实力新提升。抢抓经济复苏“关键期”“黄金期”,把稳增长摆在突出重要位置,靶向施策激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活力,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回升向好。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4125亿元、同比增长6.2%,好于全国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呈现协调、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农业基本盘稳固扎实,农林牧渔业产值稳居全国第一,夏粮增产全国最多。工业硬支撑坚强有力,制造业创新提升三年行动、标志性产业链创新突破工程深入实施,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好于全国 3.2 个百分点。内需大市场活力涌动,1500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提振扩大消费40条等系列政策持续释放红利,1-8 月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5.6%、8.4%,分别好于全国2.4、1.4 个百分点。在经济复苏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中,山东以坚定的方向、稳健的步伐,彰显出经济的强大韧劲、充沛活力,践行了大省的责任担当。

二、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上产业能级新台阶。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统筹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发展转型协同互促、提速升级。今年上半年“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0.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5.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实现“过半”的标志性突破、达到52%左右。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基础产业战略基地,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一业一策”推动化工、纺织、建材等行业改造升级,布局世界领先的高端石化产业、先进钢铁产业。今年以来,我们以3.7%的用电增长支撑了7.1%的工业增速,充分反映出工业节能降耗、结构优化升级的良好成效。聚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培育壮大7个国家级、50个以上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济南、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以及东方航天港、磁悬浮、元宇宙等未来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一批新引擎开始发力,如数字经济规模跃居全国第三,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首位;智能电视、光电子器件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1.5%和31%。聚力建设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加快为能源结构“降压减负”,截至8月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8624.6万千瓦、同比增长28%,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42.6%,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新型储能并网装机均居全国首位。越来越多落地山东的企业贴上亮丽的“绿电”名片,建起名副其实的“零碳”工厂,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三、锚定新时代科技强省目标,塑造科创支撑新体系。将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着力增强源头供给能力、加快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大力强化高能级平台布局建设,以崂山实验室为引领的“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基本成型,产生了“精确测量宇宙线电子流强”等重大研究成果;3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带动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攻克了8英寸碳化硅单晶衬底等一批关键技术。大力强化高水平人才引进培育,实施领军人才“筑峰计划”、战略科学家跃升计划、海外英才集聚计划,当前山东拥有的“火炬计划”人才数量全国第二,高层次人才总量超过1500万。大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科技领军企业20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万多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5家、全国最多,去年仅这一平台的研发经费投入就达到1238.8亿元,带动新产品销售收入近万亿元。大力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互促,围绕集成电路、高端行业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方向,每年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突破了热效率柴油机、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等打破国外垄断的新技术。今天,山东已站在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的新坐标上,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创新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

四、统筹重大战略推进,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突出系统观念,集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重大战略叠加优势,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系统。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化实施,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优化“一群两心三圈”格局,规划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济青发展轴带,实施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行动,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功能区和4个省级新区,不断打造新增长极。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持续巩固农产品深加工、农机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壮大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三产融合新业态,引领乡村生态、乡村文明深刻重塑。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提速提质,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7.2%,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占全国的39.6%;全面启动世界级港口群建设,航线数量和密度均居我国北方港口首位。山东半岛城市群正在以龙头之姿,铺展开山海辉映、城乡共荣的美好图景。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内外循环新支点。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深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支点地位越发凸显。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提档,优化重点项目建设能耗煤耗要素保障体系,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行政效能、优化工作流程,构建企业诉求全链条闭环解决机制,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打造“1+N”政策体系,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创造活力。全力推动开放优势持续增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鲁台经贸洽谈会、山东与中亚三国合作交流会等高层次活动,高标准建设自贸区升级版,推动上合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外向型经济各项指标连创新高,1-8月进出口同比增长 1.4%、好于全国 1.5 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新三样”出口同比大幅增长145.3%。山东以开阔的视野和胸怀面对世界,也向全世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着开放包容、活力自信的新形象。

六、筑牢绿色发展基底,培树生产生活新风尚。我们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稳妥有序推进“双碳”战略,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分步出台碳达峰碳中和若干措施、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能源、工业、科技等15个分领域工作方案、保障方案,构建起“1+1+N”政策体系,谋划实施总投资达8.1万亿元的3186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新路径。坚定不移护持生态环境,加强重点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动城镇污水垃圾、医废危废处理设施建设,狠抓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创建,空气、水和土壤质量持续改善,25地被命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理念,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建立差别化用电、用水、用气等价格机制,协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引导企业和个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浩浩时代潮流,迅速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各层面、各群体。

山东将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质增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李子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