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4专题  >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  典型案例 > 正文
聚焦重点关键 加强过程管理 上海高质量谋划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

文章来源:上海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4-03-25

上海国资国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更高要求谋划推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高起点谋划行动实施方案。出台顶层设计。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按照“跳出国资看国资、跳出上海看国资”的要求,围绕到2025年取得“四个明显成效”,形成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目标的上海实施方案。强化战略引领。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持续服务支撑重大战略任务,深化长三角产权市场一体化建设,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持续深入参与进博会,助力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任务落地见效。

高标准保障任务落实落地。一企一案,一案一审。市国资委专门印发通知,要求企业聚焦关键、突出重点,一企一案、一案一审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方案重点突出、可落地、操作性强,重点任务全覆盖无遗漏。分解任务,领题推进。将实施方案10章27条内容进行细化分解,确定其中10方面43项为重点任务举措,明确各项任务牵头领导、牵头处室、落地单位、交付物,分年度提出里程碑节点目标,分季度列出具体任务举措。

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改革成效再上新台阶

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战新产业加快发展。出台战新产业实施方案,组建算力科技等战新平台,加快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和汽车、医药等行业龙头企业创新转型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市属规上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打造一批全球数字化“灯塔工厂”和国家级智能工厂。存量资产积极盘活。开展“四个一批”存量土地盘活三年行动,设立目标规模100亿元的存量资产盘活投资基金,积极参与城市更新。

技术创新能级不断提升。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出台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意见,明确40项重点项目清单。完善创新考核机制,对创新药研发费用试点实施“视同于利润加回”。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监管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强度同比增长3.4%。国资收益支持24家企业创新项目,撬动创新投入160亿元,形成知识产权400余项。平台建设持续推进。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4家企业与头部企业、院校合作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监管企业56个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部分成果国内首创、打破世界纪录。

企业功能使命不断彰显。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推动长三角国资国企产权市场信披、推介、规则、系统、监管“五个一体化”。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滴水湖金融湾、国际数据港等项目功能初现。全面助力五个中心建设。三家银行对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7272亿元。保障进博会,国资分团意向采购金额连续6年保持本市各交易分团首位。上海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货物通关时间由66小时缩减至48小时内。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发布监管企业社会责任(ESG)蓝皮书,在全国率先推出ESG评价标准指标体系。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提供对口帮扶资金2939万元、消费帮扶9961万元。

企业活力效率不断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管理深入推进。优化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华虹半导体回归科创板,上海建科、锦江航运主板上市,城投宽庭保障房REITs上市。截至去年底,本市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96家。企业重组整合稳妥推进。改组组建上海交易集团、东方菁汇集团,管理层级四级的监管企业数量占比降至4.8%。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健全。推动新一轮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完成8家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具备实施条件的企业开展中长周期激励覆盖面达90.8%。

突出高效管理攻坚改革任务再发力

突出科技创新增动力。加快科技攻关,动态优化重点领域攻关清单,牵头绘制氢能、汽车芯片等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图谱。完善创新机制,加大国资收益支持创新比例,对重点创新项目探索实施国资收益长周期滚动支持和里程碑考核激励等“组合拳”。推动协同创新,加强与央企、长三角国企、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联动,在重点领域参与或组建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创新联合体,向全社会开放不低于100个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应用场景。

突出布局优化调结构。优化投资运营功能,出台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方案,加快研究推动金控公司申设,打造功能复合、各有侧重、协同发展的投资运营平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在重点领域组建一批战新平台、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力争战新产业营收占比达到28%左右。统筹国资基金管理,研究制定基金优化整合方案,引导国资基金提高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比例。加快存量资源重组整合,聚焦重点领域研究启动一批跨集团重组整合和企业内部整合。

突出价值创造稳增长。强化国有经济质量管理,重点关注企业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业人员人均利润额、营业现金比率等质量指标,力争实现“一高一控四提升”。实现更高质量价值创造,分类明确监管企业稳增长目标,强化资金和债务统筹、应收账款和库存管理,追求更多“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提升上市公司发展质量,支持通过并购重组、分拆上市、产业协同、引战转股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值水平。

【责任编辑:俞昭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