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集团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保障
中铝集团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保障

文章来源: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4-30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全力以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中铝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额、营业收入、营收占比分别较2023年增长462%、32.34%和5.34个百分点,焕新和启航行动累计突破50项关键技术,形成38项标志性产品,孵化1家启航企业,实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加大投资力度,为战新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聚焦高端有色金属材料加大投资。中铝集团立足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保障使命,围绕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需求,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中国商飞深化国产大飞机项目战略合作,17种主结构材料通过工程批准,占C919大飞机主结构铝材品种的80%,其中8种材料打破国外垄断。建成国内首台套大型工业铝锂合金熔铸机组,研制出全球最大铝合金整体锻环、铝合金超宽幅厚板。成功开发船舶高冶金质量焊材,通过3家主机厂产品验证,实现进口替代。5N高纯铝、6N和7N高纯镓进入产业化阶段,高纯氮化铝完成百吨级示范建设,5N高纯镉、高纯锌全线生产运行,保障了芯片和集成电路、半导体、新能源发展所需材料安全自主供给。二是聚焦绿色低碳环保项目加大投资。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进力度,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思路,积极推进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与集团主业协同发展,推进包头铝业达茂旗新能源和华云三期项目建设,打造了“电解铝+新能源”协同发展标杆。加快发展赤泥综合利用、烟气治理、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再生金属等节能环保产业等,全面推进包头铝业、云铝阳宗海等再生资源项目,拓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渠道,累计消纳再生铝84.5万吨、再生铜22.1万吨。三是聚焦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加大投资。将“数智新中铝”建设作为打造“新中铝”的重要举措。成功发布有色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坤安”大模型,构建18个示范应用场景。“绿星链通2.0”产业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行,建设迪庆有色、易门铜业等智慧矿山,建成广西华昇氧化铝、云南文山电解铝智能工厂、中铝瑞闽“黑灯工厂”等一批智能项目,成为行业标杆。
强化科技创新,为战新产业发展赋能加力
一是发挥中央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聚焦集团承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关任务,牵头建设了中央企业高端有色金属材料创新联合体,汇集19家中央企业、5所高校等27家单位协同攻关,着力开发第四代、第五代航空铝合金,高性能铜合金,高纯超纯氧化铝以及镓、锗、钽等有色金属关键材料。牵头建设有色金属材料(铝铜)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聚焦航空航天、武器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布局实施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和颠覆性重点研发任务43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应用。二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成立了由党组领导牵头的“攻关总队-攻关分队-项目组”三级攻关体系架构,设立“项目攻关”和“政策落实”双体系。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地资源未来空间不断拓展,安全开采深度达到1500米。加速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进程,开发出4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实现集成电路高纯氧化铝、氮化铝等自主保障,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纯铝、镓、锗系列产品研制生产基地。三是加快战新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1500米深铅锌深地开采技术应用场景入选首批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推动了23家创新主体共计30项国产化成果在具体场景的体系化、规模化应用,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高纯、超纯物质和铝行业绿色低碳检测技术及服务领域,培育中铝检测科技(郑州)有限公司成为启航企业。
完善工作机制,为战新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中铝集团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对各经营单元绩效考核范畴,综合运用统计评价工具,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年度目标任务体系,组织各经营单元对照考核目标,按期报送每月完成情况,在集团月度生产经营调度会上进行通报和跟踪分析,压实了各经营单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责任。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对承担战略性新兴产业任务企业的差异化考核管理,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营单元和企业,在经营业绩考核中适当加分。集团年度投资计划安排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并在项目投资决策权限、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孵化、投资回报等方面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加快项目审批决策,推动尽快达产达效。三是完善容错机制。围绕集团承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关任务,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赋予各专业研究院、项目组更大自主权,激发项目团队的基础创新活力和动力,鼓励各经营单元、生产企业结合实际采取精准化、差异化的激励措施,坚定广大科技人员的信心和决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责任编辑:韩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