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4专题  >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  典型案例 > 正文
夯实基础 补齐短板 强化支撑 河北推动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高效完成

文章来源:河北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5-05-09

河北省国资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聚焦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决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各项重点改革任务。

夯实工作基础,不断提升改革工作台账质量

聚焦提升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持续优化完善台账,健全改革“军令状”制度,层层分解任务、压实责任。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落实河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要求,制发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工作举措和工作台账,明确新时期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48项任务和121条具体工作举措,同深化提升行动一体推进、一体落实,确保中央全会精神在河北国资国企全覆盖、不遗漏。二是全面自查改革台账推进成效。围绕高质量推进深化提升行动156项具体任务举措,聚焦任务完成率客观性、工作举措有效性、任务目标和进展情况对应度、可量化改革任务真实性等关键环节,开展全面自查自纠,确保各项任务举措和进展充分体现、全面覆盖改革任务目标要求,做到账实相符。三是不断加强各地各企业台账管理。组织各地各企业对改革工作台账进行自查完善,确保国资国企改革最新任务要求全面纳入台账。及时梳理各地各企业改革任务进展情况和主体任务完成率,每季度进行动态更新、随机抽查。将改革台账制定质量和工作进展情况纳入监管企业改革考核范围,对台账质量不高、填报不实、落实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并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适情扣分。

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攻坚重点难点改革任务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找准改革“堵点”,通过理顺“小切口”打通“大脉络”,进一步提升改革质效。一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针对企业科研能力较弱、研发投入不足等实际,实施“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以投入、项目、技术、人才、平台、转化、后劲“七个强”为目标持续发力,确保重大标志性科研项目投入占比达到70%、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20%、建设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50家以上。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共同体,主动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推动“京津研发,河北转化”。二是着力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针对战新产业起步晚、规模小的实际,坚持投资引领、做强做优,确保2023-2025年战新产业累计投资达到700亿元以上。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开展战新产业“双示范”(示范企业、示范项目)行动,围绕22家示范企业和20个示范项目,打造新领域新赛道新标杆。针对传统产业比重大的实际,将传统优势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战场,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力争数字创新场景达到30个以上。三是全力提升体制机制类改革质效。以“形神兼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比改革量化数据,查找差距不足,精准发力施策。“一企一策”深化子企业董事会建设,确保专职外部董事比例保持在15%以上。积极打造新型经营责任制,落实管理人员经营责任,在已开展经营业绩考核的分公司、事业部、项目部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在全级次企业实质性开展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

强化支撑保障,优化完善改革工作推进机制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完善科学高效、务实管用、协同有力的推进机制。一是持续保持高位推动。组织召开全省改革动员部署会、工作推进会,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创新能力、深化重组整合等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确保全省上下思想统一、齐抓改革。召开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题会,对深化提升行动进行专题调度;每季度召开国资委党委会议,分析研判全省改革进展情况,研究工作落实措施,确保各项任务压茬推进、有力有效。二是用足用好推进机制。强化改革数据管理,建成国企改革专项在线管理平台,健全覆盖各级子企业的改革数据台账,全面摸清底数,压紧压实责任。完善跟踪督办、监督检查机制,对科改企业、双百企业和改革基层联系点等重点企业实施专项督查,有力促进改革深化。强化考核引导,将深化提升行动纳入省委对各地考核范围;制定监管企业改革考核方案,将改革考核与经营业绩考核等挂钩。三是持续强化经验推广。积极开展“学先进、抓落实、促改革”专项行动,组织20余家中央和河北主流媒体开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集中采访活动,举办三次新闻发布会介绍国企改革发展成果,召开深化提升行动经验交流会暨成果发布会,编撰国企改革成果案例集,向社会公布全省180项国企改革发展经验做法和典型成效,引起良好反响。

【责任编辑:韩梦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