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4专题  >  走进新国企 践行“三个转变” 向新而行 智造未来  >  技术领跑 战新产业 > 正文
走进中盐集团:构建现代盐业新发展格局

文章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4-05-08

25日,“走进新国企——向新而行 智造未来”融媒体采访团走进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盐集团”),多家媒体记者实地探访了中盐集团旗下的井矿盐制盐企业,了解制盐生产、包装及发运过程,并考察了盐穴压缩空气储能试验示范项目。

近年来,中盐集团所属的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盐金坛”)大力推动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这座面积接近12万平方米的工厂,从生产、质检到产品出库,车间的员工同时在岗人数不到20人,却有着日产6000吨盐的强大“输出”能力。

在现场,我们看到,盐硝车间现场仅需3位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控制阀门和设备,使卤水经过多个加工步骤变成可食用级别的固态盐。

“目前,中盐金坛盐产品包含工业盐、食用盐、生活用盐、水处理用盐、畜牧用盐、道路用盐等六大类别,覆盖百姓吃、穿、住、行各个方面,并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盐金坛金赛盐厂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

盐穴就是地下盐层被开采后形成的腔穴,不仅密闭性好,稳定性还高,是储存高压空气的理想场所。2021年,中盐集团统一规划盐穴储气、压缩空气储能等盐穴综合利用业务,在中盐金坛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成立了中盐盐穴综合利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盐盐穴”),统筹研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在已有盐、盐化工、农肥主业板块基础上,开辟了新的盐穴资源综合利用主业板块。

“如果盐穴不用来储能,老井就要进行封堵,达到环保、安全要求。如果用于储能,高压气体会对腔体产生支撑力,不发生地面塌陷等情况。”中盐盐穴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在加大制盐技术更新的同时,通过不断建设实践和借鉴吸收国外成熟经验,形成了勘探、钻井、设计、造腔、运行及监测等一整套盐穴储气库建设技术,老腔改造、盐腔修补及光纤监测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技术和新装备。

另一方面,2018年,中盐集团联合中国华能、清华大学正式开始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工程建设,于2021年9月建成发出“第一度电”,2022年5月正式并网实现商业运营,入选“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之所以叫储能电站,是因为在夜间用电低谷时,用低价电把空气压缩到地下盐穴中,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把空气释放出来发电,就相当于把电给储存起来了,可以帮助电网削峰填谷。”中盐盐穴储能工程研究中心学科组相关负责人说,这个电站每个周期可存储30万度的电能,相当于6万居民一天的用电量。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