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4专题  >  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  >  专家解读 > 正文
立足新方位 跑好后半程
深入推进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发布时间:2024-07-27

中央企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部署要求,蹄疾步稳深化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今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中央企业统筹一体推进功能使命类改革和体制机制类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加快落地,有四个特点:

一是围绕发挥战略支撑作用,更加注重强保障、高可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强化功能使命,是新一轮改革的鲜明特点和重心所在。上半年,我国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内结构调整也面临不少困难,中央企业挺膺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在支撑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重要资源能源保供稳链、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国家电网在国内建成和运行35项特高压工程,累计送电超过2.9万亿千瓦时,有力促进电力资源跨区跨省优化配置。国家能源集团自产煤连续保持月产5000万吨高位运行,充分发挥能源“压舱石”作用。

二是围绕打造创新驱动引擎,更加注重建体系、搭平台。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科技创新效能提升”成为亮点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央企业能够有效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贯通起来深化改革。进一步用好政策、牵引带动,58家中央企业加快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华能在海上风电、煤电及碳捕集利用封存等领域,积极打造标杆实验室、建设创新联合体。进一步优化布局、激发动能,围绕“9+6”部署深入推进焕新行动和启航行动,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搭建平台、聚集资源,中国三峡集团建立集团抓总、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创新平台支撑、产业公司转化的创新组织体系,取得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等重大创新成果。

三是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更加注重优治理、提质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支撑功能使命类改革、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途径。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上半年标志性改革动作,中央企业瞄准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力、强链延链补链等,在卫星通信、数字化转型等领域进一步深化专业化整合。中国能建对43家子企业全面实施重组整合,在数字科技、绿色建材等领域组建新平台。

四是围绕提高国资监管效能,更加注重纵深化、精准化。不断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的坚实保障。研讨班肯定上半年监管服务取得的成效,一方面,国务院国资委突出使命导向、结合行业特点、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完善中央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推动汽车、交通运输等行业加快落实“一企一策”考核方案。中国海油“一类一策”划分考核对象,“一业一策”突出考核重点,“一企一策”确定考核指标,精准发挥“指挥棒”作用。另一方面,中央企业持续深化数字化智能化监管,在数据、算力、算法上持续用力,推进计划、推进、整改、追责全过程智能化、可视化,加快实现依法高效监督。

二、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对深化改革提出具体要求。中央企业要立足改革历史新起点新方位,提速加力推动深化提升行动在后半程取得更大突破。

一是坚持战略思维、大局观念,当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中央企业要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加快从企业行业思维向国家思维转变。优化定位是发挥战略支撑作用的基础前提,要加快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等要求,围绕“在哪里”“往哪走”“怎么走”等,积极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深化战略转型。世界一流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更加重视实际价值创造能力,中央企业要更好统筹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价值创造行动,将提升五方面价值要求贯穿经营决策、运营管理、考核激励等战略实施全过程。

二是坚持辩证思维、创新意识,当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驱动力是科技创新,关键载体是产业创新。研讨班强调,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央企业要深刻把握两者之间的“一体两翼”关系,更加注重策略方法,不断催生新技术新动能。打通创新链是促进融合的出发点,要加大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投入,高质量建设创新联合体,健全科技成果高效能转化平台。发挥优势企业作用是促进融合的支撑点,要持续提升链长企业的产业带动力,加快培育专业领军、“隐形冠军”企业,促进上下游各类所有制企业融通发展。机制创新是促进融合的发力点,要重点围绕发展战新产业、未来产业深化专业化整合,推广科技成果赋权、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健全创新容错机制,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

三是坚持法治思维、市场导向,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者”。当前,《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已经审议通过,新《公司法》开始实施,中央企业要主动运用法治思维,及时适应市场所需,持续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形神兼备”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目标,要推动治理高效化运作,持续修订公司治理文件制度,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前置研究清单,适需调整董事会规模和组成,有效落实董事会重点职权。“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要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发挥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经营责任逐层传导作用,加快向治理型管控转变。防控风险是推进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强化风险监测预警、识别评判,高效运行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等制度,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作者为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 李伟阳)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