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哈电集团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
环球网: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哈电集团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

文章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25-03-17
“我们达到了装备制造世界级指标”、“我们已步入世界巨型水电机组研制的‘无人区’”……近日,记者参加“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活动走进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哈电集团”)时,听到了诸多类似这样的话语。
累计创造了280余项“共和国第一”,生产发电设备超过5亿千瓦,产品装备了海内外800余座大中型电站,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型水电机组约占国产装机总量的二分之一,煤电、核电主设备和重型燃气轮机均约占国产装机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一组组数据是哈电集团70多年积淀的成就,也是哈电人自信的底气。
向新而行,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世界首台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100万千瓦水电机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扎拉500兆瓦巨型冲击式水电机组、世界首台66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项目……在水电、煤电领域,哈电集团可以说是行业翘楚,其技术不断创造和刷新多项世界纪录。
“哈电集团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过程,就是不断遇到和解决研发领域难题,乃至世界性难题的过程。世界性难题往往就是发展方向,如果难题解决了,必然会带来技术革命,也必然给行业带来质的飞跃,其意义也必然伟大。”哈电集团首席科学家覃大清用一种特有的睿智概述了集团的发展历程。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哈电集团并没有因其70多年厚重的历史光环而减缓了前进的步伐,在新时代也在新的方向做产业布局,一路向新。
哈电集团首席科学家覃大清
面向能源领域的新形势,除了对传统产品进行升级之外,哈电集团还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覃大清对记者说:“哈电还将密切关注并跟踪氢能、储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作好技术储备,探索水电与氢能、储能联合优化运行的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打造更新的能源生态系统。”
哈电集团自主研发300兆瓦级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换热系统成套设备成功应用于世界首台湖北应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创造了3项世界纪录。项目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接近5亿千瓦时,每年将节约标煤15.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1万吨,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新能源消纳发挥重要作用。
哈电集团不断推动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拓展,增强其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哈电集团成功取得35万千瓦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项目成套设备、全球首个CASE压缩空气储能等项目。光伏发电领域成功签订墨西哥“天空”“太阳之家”等光伏工程总承包项,实现了新能源的多元化布局。
数字化赋能,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参观哈电集团电机公司冲剪数字化车间时,记者看到有很多黄色机身的机器人飞快地在不同流水线上有序工作。它们的上岗保证了自动上下料、冲片缺陷检测、废料压块等工艺的顺畅进行。“这些智能化操作使我们车间工人减少了三分之二,”工作人员肯定了传统制造业“插上数字化翅膀”后的高效。
哈电集团电机公司冲剪分厂自动涂漆生产线
“2024年比2023年数字化投入同比增长63%,”哈电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清勇介绍说:“我们不是单纯的追求数字化工程,而是要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中真正发挥作用。”近两年,哈电集团新建成6个数字化车间、3条数字化产线、13个数字化生产单元。
“自动化替代手工操作、机器设备替代人工劳动、远程运维替代现场值守”成为工作必选项。哈电集团聚焦智能制造,锚定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坚持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哈电集团还在数字孪生创新平台开展相关研发工作,成功发布哈电智慧动力岛主设备运维系统,实现了火电机组远程运维平台统一整合。
覃大清也与团队感受到了数字化的福利,他表示:“数字化升级之后,水轮机转轮的水力研发周期缩减了一半,成本降低了一半。数字化让科研人员凝聚智慧,强力突破难点,高效完成攻关。”
科技再创新,绿色发展成色更足
刘清勇介绍说:“哈电集团全力推进绿色制造,2024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6%,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20%。”他表示,哈电集团将以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在新型煤电、水电、四代核电及储能等领域做更多拓展。
哈电集团研制的白鹤滩水电机组,转子温度均匀度提升3%,采用24千伏水电行业最高电压等级,在百万等级水电产品绝缘研制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额定工况下,每台机组年节约水资源约2亿立方米,也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绿色实践。
哈电集团参建的天津盘山电厂改造项目中,通过更换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三大核心设备,使机组延寿30年,煤耗降低14%,即降低45克/千瓦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5万吨,供热能力提升两倍以上,清洁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参数跨代升级的大型改造项目。哈电集团为全球老旧煤电机组改造提供了升级改造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攻克了多项世界性水电技术难题的覃大清也看重蓄力创新,他从产业角度也分析说:“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改造和新增新一代水电机组,配合加装抽水蓄能机组,使已有水电站能够为电网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容量和长时储能功能,帮助消化更多的风电、太阳能光伏等清洁可再生能源。”
【责任编辑:张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