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5专题  >  科技创新主力军  >  走进新国企  >  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正文
《国有资产管理》杂志: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电设备国家队的科技硬核担当

文章来源:《国有资产管理》杂志  发布时间:2025-03-28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结提炼了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入新时代以来,国资央企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紧紧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积累了一大批宝贵经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近日,本刊记者跟随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指导、新闻中心主办的“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大型融媒体采访团,走进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电集团),挖掘国企改革新动能、新成效、新变化,探寻中央企业科技核心竞争力全面提档增速。

研制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成功发电;参建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总承包的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阿联酋迪拜哈斯彦电站项目4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研制的5兆瓦电功率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我国建设最早的发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哈电集团发挥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大国重器”接续亮相,彰显装备制造硬核实力。近年来,哈电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让科技创新成为最大增量

作为我国发电设备领域的“国家队”,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哈电集团的科技创新环境正发生着全局性变化。从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深度参与怀柔实验室建设,到牵头与清华大学等50余家单位组建8个创新联合体;从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绿色低碳能源创新研究院、黑龙江省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到搭建以国家级平台为依托的“一中心四平台”创新体系;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决定等制度安排20余项、绘制科技创新发展“路线图”,到建成多个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以数字化转型完善创新体系……哈电集团推出系列务实举措,为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持续注入动能。

如今,哈电集团的大容量高水头水轮发电机组、高温气冷堆核岛蒸发器及主氦风机等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超高水头超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先进电机、高端阀门、煤化工、数字孪生等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从为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提供燃烧室等关键部件,到参建的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从中标全球范围内最大容量的液态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到参建的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湖北应城并网成功;从研制世界首台66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有力提高低热值煤和低品质燃料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到国内首创、世界首例俄制超临界煤电机组国产化升级延寿改造项目盘山1号机组整体延寿30年、供电煤耗降低45克/千瓦时……

70多年来,哈电集团共创造了280多个“共和国第一”,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5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累积获得有效专利4300多个……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已经成为哈电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让人才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鲜活注脚

科技人才既是第一资源,也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哈电集团加强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集团技术专家、高技能专家队伍及人才培养双通道体系,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大力培养使用人才,精心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

覃大清,哈电集团首席科学家,水力发电设备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大型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备研制创新团队负责人。2024年1月19日,在 “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在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百万千瓦白鹤滩水电站右岸8台机组研制阶段,覃大清带领科研团队日夜攻关,废寝忘食,研发出了11台模型转轮。近一年的时间里,团队完成了50余遍不同设计方案的模型试验。一次次传感器拆换、试验数据采集、设备运行诊查等工作,周而复始地进行着,直到取得满意的结果。最终,研发出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100万千瓦混流式水电机组长短叶片转轮,使我国巨型混流式水轮机研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闯入世界巨型水电机组研制的“无人区”。

回忆那段终身难忘的日子,覃大清饱含深情地说:“我们登上了水电领域的珠穆朗玛峰。依托白鹤滩工程,我们不但锻炼了队伍,更凝练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于担当的责任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念,破除了‘迷信’于外国人的固有思维。外国没有的,我们中国可以有;外国人没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做到。”

“把得了方向,做得了项目,带得了队伍”,在覃大清的带领和影响下,研究所水轮机室锻炼出一支水电装备研发铁军,助力哈电集团创造了数十项国内水电市场同台对比项目第一的奇迹,更助力哈电集团电机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个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30余项。

2024年12月30日,世界最大单机容量最大尺寸冲击式转轮在哈电集团焊接制造成功

让数字技术为发展赋智赋能

当前,“数智化”正重划企业发展的起跑线,激活传统制造业“基底”。

2024年,哈电集团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产业建设,入选2024第二届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50强。从工作方式的便捷化,到车间的“智慧大脑”,再到为“国之重器”插上“数智”翅膀,一幅幅现代化工厂图景如雨后春笋——

在锅炉公司集箱管孔智能加工数字化单元,分秒之间,换刀、加工等操作全部完成,一气呵成、无缝衔接。

在电机公司冲剪数字化车间内,一批明黄色机身的机器人精准地执行着各项任务,像是一群训练有素的“钢铁战士”。

在汽轮机公司重型汽轮机装备加工装配数字化车间,技术人员远程进行着仿真模拟和技术操控,仿若“未来世界”。

在佳电股份高压电机数字化装配车间,“身材迥异”的AGV搬运机器人有条不紊地穿梭,成为工人们的“左膀右臂”。

……

“数智化”不仅优化了生产资源配置,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以集箱管孔全过程智能化加工为例。“在减少操作人员数量2/3的同时,加工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管孔加工精度提升了5倍以上。”该生产线操作者介绍说。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成为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路径。2024年,哈电集团建成了4个数字化车间、1条数字化产线和8个数字化单元,实现产能平均提升1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

“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哈电集团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极正在加速形成。”哈电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曹志安表示。

【责任编辑:张宇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