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之间琢重器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7-25

汽轮机轰鸣的厂房里,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稳持测量仪,对准安装设备的间隙,检查安装是否合格,坚持在毫厘之间较劲,每一毫米的推进都是一种跃阶,这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王怀祥坚守了28年的精度追求。

作为中国能建建筑集团热动汽机本体班班长、全国首批首席技师,王怀祥累计安装过发电机组53台,项目跨越三大洲,总装机容量达1860万千瓦。从合肥第二发电厂2×350兆瓦机组项目的德国ABB机组到土耳其震区屹立的“中国质量丰碑”,他用一把锉刀精益求精,在毫厘之间耕耘,和团队一起斩获3项鲁班奖、4项国优金奖、16座国家优质工程奖,生动诠释了“至精者,赢未来”的企业价值观。

 

王怀祥在验收内部套安装质量  

匠心淬炼:从“门外汉”到“顶梁柱”

1997年,合肥第二发电厂汽机房内,25岁的王怀祥半跪在水泥基座上,手中的刮刀划过螺栓垫铁表面,金属摩擦声混着厂房轰鸣。“每天重复清理油污、调整垫铁接触面,和我想象的‘精密设备安装’完全不同。”王怀祥摩挲着施工日志上的油渍回忆道。彼时,王怀祥已连续三个月用报废螺栓练习研磨,手掌血泡结成硬茧,深夜研究图纸,笔记摞起半尺高。为了进一步提升技能,他经常和班组成员相互比试磨瓦、台板接触的研磨、轴瓦乌金的修刮等技能。几番较量间,王怀祥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明显提升,在班组中脱颖而出,成为骨干力量。

从稚嫩走向成熟,2005年的华润阜阳电厂一期2×600兆瓦机组项目见证了王怀祥的蜕变。面对日本三菱该类型机组高压缸安装,他潜心钻研,利用真转子找同心度的测量工具,将隔板凹窝检测效率提升了40%。

 

王怀祥在蚌埠60万电厂指挥发电机穿转子

“更难的项目意味着更大的成长。”2010年新疆乌苏2×300兆瓦热电厂成为试金石。戈壁滩5月的风沙敲打着临时板房,为了有效完成工期任务,王怀祥首创“先复测后灌浆”工艺。在零下10摄氏度的冬夜里,他裹着大衣蜷在汽缸旁校核数据,最终优化传统工序20%工时。“设备凌晨3点到货,我们4点安装就位。”施工日志里密密麻麻的到货记录,凝固着那段与时间赛跑的日子。

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量”

2018年末,王怀祥马不停蹄地赶赴中资企业对越南单笔投资最大的火电项目,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一带一路”重点工程——越南海阳2×600兆瓦燃煤电厂。

 

中企对越南单笔投资最大的火电项目——越南海阳燃煤电厂

越南雨季时间长且天气温度高,每天空气湿度都在95%以上。走在施工现场,闷热的空气裹挟着金属锈蚀的气息。王怀祥蹲在发电机定子旁,眉头紧锁——空气湿度让设备绝缘值持续报警。必须做出改变,才能打开局面。三天三夜的试验后,他带领团队研制的临时干燥装置终于启动,自制通风管道如银色血管般缠绕机组,湿度监测屏上的数字从85%骤降至28%。“这是我们用脚手架钢管和防雨布拼出来的‘土法除湿器’。”他笑着展示手机里的设计草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流体力学公式。

这种“因势而变”的智慧,在土耳其胡努特鲁电厂再次绽放异彩。 2023年,土耳其发生的地震,两次7.8级的地震让安纳托利亚高原颤抖。当时,周边多家电厂遭受严重损坏停机,但距震中110公里的土耳其胡努特鲁2×660兆瓦燃煤电厂依旧安全稳定运行。该项目机组由王怀祥带领的项目团队安装,机组汽轮机在每分钟3000转的高速运转下保持安稳运转,为当地救援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障,得到土耳其能源部高度评价,在海内外媒体的关注下,中国质量响彻世界。

近三十载春秋,王怀祥的手掌早已布满老茧。从江淮平原到安纳托利亚高原,从“钢铁裁缝”到“数字匠人”,他始终保持着在合肥二电厂当学徒时的习惯——每天最后离开车间,用手电筒再照一遍设备接缝。光柱扫过锃亮的汽缸,仿佛星河落入凡间。这束光,照亮过震后土耳其的漫漫长夜,也正在点亮新一代工匠的星辰征途。在毫厘之间,在岁月深处,永远跃动着追求卓越的心跳。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