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5-05-08
她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守护者,用高性能催化剂为清洁能源的未来铺路;她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科技强国的篇章;她是新时代的科研战士,用智慧和勇气诠释着“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与担当。
她是林泉,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低碳院)首席专家、正高级工程师,“林泉巾帼创新创效工作室”领衔人。近20年来,林泉始终坚守科研一线,努力攀登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高峰,用实际行动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图为全国劳动模范、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林泉
十年坚守磨一剑 勇担国家战略使命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决定了发展煤制油技术对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和现实意义。其中,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作为能源化工领域的重要方向,更是关乎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
林泉深知这一领域的重要性,自2006年起,便投身于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芯片”——费托合成催化剂的研发工作。近20年来,她以项目骨干、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先后参与或承担了“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关键研发任务等多项科研课题。
图为林泉博士在低碳院催化剂研发实验室
作为费托催化剂研发负责人、低碳院首席专家,林泉回忆起团队成立之初的艰难:“当时集团公司尚无自己的催化剂研发平台,我们通过与高校联合建立创新中心、租借实验室等方式,克服困难,迅速开展工作。由于平台都在京外,团队成员不得不长期出差。直到2011年,集团公司在昌平区未来科学城低碳院建设的实验室投用,才结束了四处奔波的研发状态。”也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林泉带领团队开启了煤制油费托合成技术的开发之路。
坚持科技创新 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催化剂的开发应用困难重重,当面临挫折甚至失败的打击时,林泉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煤制油时发出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以实干担当的勇气和不服输的精神,直面重重挑战。
面对催化剂研发模仿还是创新的路线之争,林泉力排众议,坚持自主创新,用“罗马只有一个,但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的理念,带领团队取得了创造性成果。
催化剂中试放大期间,林泉更是全身心投入。她每日天不亮就奔赴中试基地,常常忙碌到晚上十点以后再返程。为解决催化剂吨级放大过程中高粘物料难分离、难破碎、难输送等问题,她带领团队和工厂技术团队紧密协作,与设备厂家反复讨论设计方案,开展设备选型,完成装置建设。调试中遇到选型设备不合适的情况,她便果断与工厂协商更换设备、更新优化工艺,最终成功打通流程,获得合格的吨级放大样品。
在百吨级费托合成装置上进行催化剂工业应用性能评价时,产物轻质组分偏多,无法满足工业应用性能要求,团队面临开发失败的质疑,信心受挫。林泉毫不气馁,迅速带领团队重新梳理,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找准方向后,团队仅用2个月时间便完成新催化剂配方定型和验证,顺利完成在百吨级评价装置上2000小时的长周期运转试验。
图为CNFT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
疫情期间,林泉通过并行优化实验及驻厂研发等方式,全力保证科研进度。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实现了二代CNFT催化剂在2023年当年工业放大、当年工业应用、当年成果转化,提前高质量完成新一代催化剂研发任务。千吨级生产线建设调试期间,正值三伏酷暑,林泉带领团队日夜坚守,在生产线上不停巡视。他们没有固定岗位,工人换班后仍继续工作。凭借专业与执着,他们帮助工厂及时解决了很多生产问题,助力其实现平稳生产和催化剂工业应用。这份敬业精神让催化剂厂家赞叹不已:“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单位的博士们像工人一样在现场汗流浃背、亲力亲为。”
结出累累硕果 助力建设科技强国
在林泉的带领下,团队开发的CNFT系列催化剂,先后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装置的2台费托合成反应器,以及潞安化工集团100万吨/年合成油装置上推广应用。数据显示,催化剂工业应用后,装置产能提高5%,高附加值重质蜡收率提高14%,降低过滤固废43%,装置稳定运行周期从1年延长到3年,百万吨油品CO2排放量降低15万吨/年。
凭借突出表现,CNFT催化剂获得行业高度认可,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3年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以及2024中关村论坛“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重大科技成果等荣誉。截至目前,CNFT催化剂已累计生产油品逾900万吨,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近5年创造经济效益50亿元。
图为林泉博士在费托催化剂制备平台开展实验研究
在技术攻关的同时,林泉积极承担“传帮带”责任。通过主持林泉巾帼创新创效工作室,她悉心培养10余名优秀青年人才,推动技术沉淀与创新,布局国内专利156件、PCT发明专利16件、技术标准5件。林泉个人荣获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国资委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谈及未来,林泉表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当下科技创新迎来黄金发展期,正是科研人员拼搏奋进的好时机。成绩属于过去,获评全国劳模是新的起点。我将继续保持奋斗精神,坚持学习提升,深耕科研与人才培养,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将科研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责任编辑:韩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