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焊花一样绽放绚丽光芒

文章来源: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7-18

焊接作业时,电弧的温度在6000℃至8000℃之间,车间内的温度在-10℃至40℃之间。国家电投所属国核设备生产技术部焊工徐颖慧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将自己的编号印在了海阳、三门等多个核电项目关键产品的焊缝上,像焊花一样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初学焊接技术时,面对严格的焊接门槛,徐颖慧总和自己“较劲”,抓住一切时间学习焊接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焊接技艺。为了增加手部的稳定性,她在腕部悬挂砖块进行力量练习;为了提高左手的灵活度,她每天吃饭、喝水、写字都用左手;为了弄懂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她认真记录并熟记于心……

x1.png

徐颖慧在焊接机械模块管道组件。

2015年入职国核设备时,徐颖慧刚满20岁,工作“冲劲”十足。在狭窄空间作业时,男同事有些为难的地方总有她忙碌的身影;她耐心细致,对完成的焊缝总是反复琢磨、力求更好。飞溅的焊花是见证,更是扎根一线的勋章。2016年,KB模块(位于辅助厂房的设备模块)订单急需焊工。“当时自己没想那么多,只想着试一试。”这一试就是九年,其中的辛苦只有徐颖慧自己知道。探伤不合格就一直练,焊接方法不对就重新摸索,直到能够达到核电标准。这段时间,她扎扎实实打牢了基本功,成长为核级焊工队伍中的“顶梁柱”。

x2.png

徐颖慧查看核级压力容器焊缝质量。

“我喜欢挑战,管道越细越难焊,但是焊成之后很有成就感。”焊接技艺提升了,徐颖慧又开始尝试解决焊接中的疑难焊缝。面对内壁直径8毫米、管壁厚度2毫米的超细管道,既要保证焊缝的强度和抗压性达标,又要确保内部通道不被堵塞,其间还要精准把控焊丝的粗细、气体保护的流量、组对的间隙、焊枪的角度等细节,确保一次焊接成型。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管道变成实心,功亏一篑。即使顺利焊接完成,徐颖慧也不能放松,这个超细管道要与别的管道一起完成组装,进行最后一步合格测试——打压试验。测试中,随着气体顺利进入管道,管内气压快速升高,焊缝顺利达到承压标准,这意味着徐颖慧完全掌握了该项模块超细管道的焊接方法。

技艺精进的同时,徐颖慧不忘大胆创新。在管道氩弧焊(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过程中,为了保护不锈钢管道焊缝不被氧化,焊工们需要在焊接前向管内充入惰性气体——氩气,并封堵管道两端后再进行焊接。封堵管道口所用的工具是车间清洁用的棉布。焊接过程中,徐颖慧发现随着焊接位置的变化,焊接试件在转动时棉布极易脱落和燃烧。没有了氩气保护,焊缝就不合格,产品又要重新返工。“相当于白干,不仅我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的同事也遭受过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不做几套工具把棉布替换掉呢?”她在心里盘算着。徐颖慧参照不同规格管道的尺寸,用不锈钢制作了一整套充氩工装。“我就是把想法落地,让后续的焊接更高效更方便。”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小改良”,在后续生产中为企业节约了三分之一的氩气,使生产流程变得更为安全可控,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焊接质量。

现在,由徐颖慧焊接的产品合格率已达100%。2025年1月,她获评“国家电投集团2024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现在对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别停下。”回望来时路,徐颖慧感慨道。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