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8-22
在吴志巨劳模创新工作室,激光雕刻机正以精准的频率高速运转,在热塑性聚氨酯材料上勾勒着符合严苛工艺标准的飞机外表面气动标识。
“标识尺寸跟原厂件的误差不能超0.1毫米,差一丝都过不了民航局审核。”东航首席技师、工作室带头人吴志巨对团队成员说。
扎根一线 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1996年,怀揣着对蓝天的热爱,吴志巨考入中国民航学院(现中国民航大学)。“当时觉得飞机是非常高大上的,投身民航事业有很强烈的吸引力和自豪感。”吴志巨至今记得当年那种简单的少年心性与热情。大学和研究生期间,他专攻飞机结构与材料研究,为今后的机务维修生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03年盛夏,怀揣梦想的吴志巨走出校园,投身民航机务维修工作。在一次与值班工程师探讨结构方面排故方案期间,吴志巨意识到大学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实际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而且标准的流程并不意味着机械执行。为此,吴志巨在之后的职业生涯里,主动参与多个维修项目,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吴志巨获评东航首席技师;2016年,他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他作为东航机务三支代表队的领队之一,率东航技术团队以优异成绩包揽首届“中国民航机务维修岗位职业技能大赛”集体前三和个人前三,实现全满贯;2018年,他成为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2019年,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五一前夕,他又获“全国劳模”称号。
聚焦创新 攻克维修难题
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让吴志巨深深感受到,机务维修事业要潜心雕琢眼前设备,同时也要着眼未来,以创新创造价值。
东航拥有规模强大空客A330机队,从国内精品航线到诸多国际航线,都有这款客机的身影。A330飞机反推整流罩等相关部件的自主修理和更换工作实施难度高,需要对双曲面复合材料进行精确定位,一度依赖“送修”,不仅维修成本高,且运输、维修周期长。2013年起,吴志巨便带领同事们攻坚克难,不断提升维修能力,最终结合当时国际上最新的工艺技术,研究提出“多曲面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的精确定位新方法”和“新型材料胶接固化的优化曲线”两项新工艺,解决了维修难题。
据统计,自东航技术掌握此项维修能力以来,已累计完成A330发动机的相关修理65台次。近年来,东航技术还成立了多个创新项目组,自主研发的飞机油箱修补漏点精准确认、空客A320系列飞机货舱地板制作和更换等项目,大大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传承“匠心” 推行自创培养体系
“欢迎大家来我们工作室玩。”这是吴志巨一直向同事们发出的邀请。2018年,以他名字命名的飞机维修技术创新工作室在东航揭牌。他坚持“传帮带”,推行首席技师—技师—技工三级培养体系,培养出一大批青年骨干——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余浩、东航首席技师高松、科创大赛获奖者金晓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在他的悉心教导下成长为科技创新主力军。
从怀抱飞天梦想的少年,到全国劳动模范、技术带头人、团队领军者,吴志巨始终心怀热爱,不忘初心,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真谛。
【责任编辑:韩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