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大满贯”的超级工匠

文章来源: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11-19

龙川核电基地的构件车间里,巨型钢件的轮廓在工业照明灯下愈发厚重。

一个身着白色工装的背影,正稳稳躬身于庞大的牛腿构件旁。他的手拂过焊缝边缘,指尖的触感顺着金属纹理缓缓移动,排查着任何可能存在的细微隐患。忽然,他举起强光手电,光束定格在某处做凸的悍缝上。

他,就是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二局所属中建电力核级焊工、高级技师程克辉。扎根一线19年,程克辉已掌握6种焊接方法,拥有10余项焊接资质证书,先后在岭澳核电站、台山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石岛湾核电站等国家重点核电站从事重要钢构的高精度焊接工作。他是核电工程核岛焊接技能“大满贯”的超级工匠,也是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

程克辉正在焊接45度不锈钢管.png

程克辉正在焊接45度不锈钢管

勤勉:努力才有收获

1984年,程克辉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2岁时,程克辉以焊工身份站在岭澳核电站建设工地外,望着对面的钢构丛林,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做到最好!

“小程,过来搭把手!”师傅的喊声穿透嘈杂的机械轰鸣。程克辉小跑着钻进钢衬里作业区,刺眼的弧光中,老师傅们正用焊枪在核岛内壁“缝制”着精密焊缝。“师傅,焊接手法怎么才能控制好形状呢?”午休时,程克辉捧着饭盒凑到老师傅跟前。老师傅用筷子在沙地上画出轨迹:“焊枪虽小,但要保证精度、准度却不容易,要做到‘手眼合一’,手臂力量是关键。”

从那天起,工地角落多了个举哑铃的身影。清晨五点,程克辉咬着牙将哑铃一遍遍举过头顶。他凭着一股韧劲,一步步锻炼手臂稳定程度,一点点啃各项焊接技术,从独自完成,到最终指导车间焊工实现完美焊接——从学徒到出师,仅用了6个月。

程克辉正在进行45度碳钢管焊接.jpg

程克辉正在进行45度碳钢管焊接

高温下的焊火蒸烤、胳膊上未曾消去的水泡痕迹,共同见证了程克辉的成长。2009年,程克辉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组织的民用核安全考试,取得核级资质证书,接下来的时间,他先后掌握了焊条电弧焊等6种焊接方法,累计考取碳钢等10余项焊接资质证书。现如今,他依然是所在核电项目中持有核级证最多的焊工。

极致:勇攀技能高峰

十年磨剑终成锋。2016年,在“华龙一号”的防城港核电站建设现场,36岁的程克辉迎来职业生涯最大挑战——2个月内必须完成3号核岛钢衬里底板焊接,层层筛选后,只有程克辉具备焊接钢衬里底板的资质和条件。

程克辉在进行45度碳钢管焊接.JPG

程克辉正在完成碳钢管焊接

盛夏时节,在55摄氏度的密闭焊接车间,程克辉手持焊枪与时间赛跑,反复试验,调节参数,每隔三分钟就要用手帕擦去汗水,绝不允许一滴汗珠滴入焊缝。“经我手的每条焊缝都必须一次合格,绝不能耽误现场工期!”他说。

两个月后,他提前5天完成52块平均焊缝长度11米的钢板焊接,焊缝累计达到572米,且全部一次性通过X光射线检测,焊接合格率100%——他亲手焊接的钢衬里,将为大国重器筑起核安全的铜墙铁壁。

创新:研发助推发展

2016年,中建二局迎来《民用核安全设备安装许可证》续证大考。程克辉作为重要组成人员,参与了该项工作中“牛腿的反变形工装夹具设计”“牛腿的组装顺序”两项创新活动,并带领班组成员挑起了模拟件焊接的重任。

牛腿模拟件焊接量非常大,内部结构复杂、空间狭小,工艺要求变形的尺寸误差范围不超过3毫米,难度非常高。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模拟件焊缝通过专家评审,合格率达到了100%,工件的变形率不超过0.5毫米,助力中建二局成功续证,成为我国核系统外唯一一家、中建系统内唯一一家具备核电站核岛钢衬里施工资质的土建施工单位。

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程克辉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组建。他们自主研发的MAG自动焊、TIG自动焊、激光焊等创新工艺在多个项目上进行应用,有效提高了焊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当《程克辉工作法》被收录进全国总工会教材时,这个名字赋予了中国工匠精神新的诠释。

程克辉在车间进行牛腿焊接.jpg

程克辉在车间焊接作业

传承:培育焊将英才

工匠精神传承始终是程克辉的心头大事。随着对焊接理解的深入,他主动申请到公司焊培学院当教练。白天手把手教技能,晚上面对面教理论,培养了一支为核电建设服务的高质量技能人才队伍。2020年,作为教练,程克辉承担起培训参加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焊工的重任。

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焊培学院操场亮起第一盏灯。程克辉握着秒表站在跑道上,看着徒弟朱瑞峰年轻的身影在晨光中拉练,结束后会带着朱瑞峰进行15个小时的专项练习。在他看来,焊接不仅是手上的功夫,更是意志的淬炼。最终,朱瑞峰以广东省选拔赛第一名的成绩晋级全国决赛。墙上的训练计划表密密麻麻打着红勾,记录着师徒俩八个月专项训练的痕迹。

程克辉在焊培室为学员们讲解焊接要点.jpg

程克辉在焊培室为学员们讲解焊接要点

三年后的春天,全国建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焊工决赛,他再次作为教练带队参赛,在所有获奖的15名学员中,程克辉团队占了8名,其中一等奖就有2名。

弧光闪烁的培训车间里,程克辉正俯身调整学员的防护面罩。玻璃后的眼睛仿佛与二十年前的自己重叠:那个在岭澳核电项目大门前震惊的少年,如今身后站着三百多名核级焊工。他们中有人参与华龙一号钢衬里焊接,有人捧回“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更多人默默守护着核岛钢衬里每道焊缝的安全。

【责任编辑:韩梦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