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深处筑路人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9-26

西天山腹地,雪峰耸峙,沟壑纵横。“西天山隧道打通后,从阿克苏到伊犁再也不用绕道1710公里,直线距离仅需445公里,那时伊犁的风也会吹到这里。”中交一公局集团新疆G219线昭温公路2标项目经理强思翰望着向群山深处延伸的路基说道。在高寒、高海拔、高地震烈度的西天山南麓,建设者们正推进国道219线昭温公路建设。

汛期对项目来说是“大考”,夏季融雪性洪水、暴雨经常冲毁施工便道,重型设备陷在泥泞里寸步难行,材料运不进、人员进不来,如果碰上网络中断,更会让现场与项目经理部失联,雨情、险情传递不出去,效率和安全都受影响。去年夏季到现在,这样的险情就发生过十几次。

“险情就是命令!”今年6月12日的强降雨,短时水位飙到近1.8米,冲断了关键便道。路桥工区主任徐义重和抢修队立即冲向现场,挖掘机、装载机在山间轰鸣。他黑黑瘦瘦的,眼睛总是炯炯有神,热情亲和的笑容里藏着不服输的韧劲。“先保通再加固,机械动起来才是关键!”他一边指挥抛填片石快速回填路基,一边安排人抢修排水设施。连续两天一夜,他和队员们累计休息不到5小时,衣服被雨水、泥浆糊成“迷彩服”,却没人退一步。

同样在汛期坚守的,还有刚工作满两年的“00”后田佳琪。他私下里憨厚腼腆,可一到施工现场,那股子较真劲儿就上来了。施工方案的参数、工序,他都逐字核对、严格执行,始终把“质量零偏差”刻在心里。有一名工人想简化压实步骤省时间,也被当即叫停,“这一步省了,后续路基沉降就是大问题!”他既讲清隐患,又教标准操作,让工人心服口服。在工友们眼里,小田一点儿不像00后,他虽然工作刚满两年,但能吃苦是大家公认的。夏季多发融雪性洪水,他经常加班加点驻守在路基旁,没有一点怨言。问及辛苦,田佳琪憨厚一笑:“周边连一棵树都没有,环境是挺艰苦。但我们每个人都像山腰上的骆驼刺,早习惯了这里的气候,踏踏实实干活,不觉得辛苦。”

这里年均气温极低,常年风沙肆虐,植被稀疏,还时常面临断水、断电、断信号的情况。项目团队保持定力,就像戈壁上的骆驼刺深深扎根。他们凝练出“不讲条件、不畏艰难、保持定力、攻坚克难”的骆驼刺精神,成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

筑路中,每一处挡土墙的浇筑都关乎整体安全。技术员弓着腰,一丝不苟地复核着C30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的尺寸;施工人员顶着风沙,精准地进行预埋件放样;测量人员反复测量着挡土墙顶面收顶标高和预埋件位置。这群天山深处的筑路人正在用严谨的态度筑就着穿越天山的百年品质工程。

G219昭温公路穿越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与夏塔古道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是北山羊、雪豹等珍稀动物的家园。建设伊始,绿色发展理念就深植团队心中。

为保障野生动物自由迁徙,项目团队优化桥梁设计,在桥下预留宽阔通道。施工中,积极引入新能源设备,减少碳排放。隧道施工产生的废水,经7级沉淀和一体化污水设备处理,变废为宝,清澈的中水循环用于施工、降尘、养生等,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守护天山的纯净。他们修筑的不仅是路,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纽带。

G219昭温公路,这条国家沿边大通道的重要段落,正一寸寸向前延伸。中交建设者们以骆驼刺般的坚韧、匠人般的执着、赤子般的情怀,在天山腹地书写着新时代央企援疆的壮丽篇章。不久的将来,隧道贯通,天堑变通途,不仅将极大缩短南北疆距离,推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更将为壮美新疆增添一道由奋斗者铸就的钢铁脊梁。

【责任编辑:韩梦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