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强化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文章来源: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5-07-25
近日,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提出,加快推动建设国有企业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与使命履行,已然上升至影响国家综合竞争力、经济安全保障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高度。
一、深刻认识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重大意义
(一)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深度重塑,大国在科技、产业、资源领域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对我国进行全方位的封锁与打压,在芯片、人工智能等“卡脖子”领域构筑壁垒,多家中央企业及子企业被新列入制裁清单。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其在维护国防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信息安全、突破关键技术、保障产业链安全等方面的战略价值愈发关键。
(二)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新时代国有企业发展锚定了战略方向。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基础,必须坚决扛起党中央赋予的职责使命,履行“三大责任”,发挥“三个作用”,争当“三个排头兵”,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当好“顶梁柱”、做好“压舱石”,以“国之大者”的战略自觉切实担负起使命担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夯实战略支撑功能、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强化创新引领地位、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质”的提升而非“量”的增长,作为承载国家发展意图、彰显战略意志的市场主体力量,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应紧紧围绕新时代国家战略的贯彻落实,通过优化调整布局结构、持续提升国有资本整体功能和配置效率等方式,为国家战略提供基础坚实、可靠有效的服务和支撑。而履行战略使命恰恰是倒逼国有企业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内生动力升级的关键,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
二、国有企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承担着重大战略使命
(一)筑牢国家安全基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始终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应切实加强粮食及战略物资布局建设,切实提升种子自主可控和海外粮源掌控能力;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国防军工体系建设,提升国防科技自立自强能力;防范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提升金融安全管控水平;巩固文化安全防线,提升主流舆论引导和传播力。
(二)服务经济稳增长大局,支撑高质量发展实践。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战略使命应更加突出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聚焦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新质生产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主动承担绿色低碳转型任务,全力服务“双碳”战略目标;强化“链主”引领和协同带动作用,推动多元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
(三)引领科技创新,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国有企业肩负着引领我国科技进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历史使命,应从多个层面发力,增强原始创新、敏捷创新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坚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切实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落地,以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创新体系。
(四)对接国家外交战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应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走在前、做表率,加大国际科技合作力度,提升高端装备和技术“走出去”能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拓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切实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与核心功能。国有企业应持续加大在基础性和公益性业务领域的投入力度,持续强化就业保障功能,积极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弘扬企业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三、牢牢把握国有企业更好履行战略使命的主要着力点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更好履行战略使命的基本前提。一是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对国资国企工作的一贯要求,始终将国有企业发展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推进,确保国有企业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二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国企实践相结合,实现党的领导优势与现代企业治理优势的协同转化。
(二)坚持规划引领,是更好履行战略使命的有效抓手。一是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为指引,促使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国家安全、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战略支撑作用落地见效。二是紧扣“十五五”规划目标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方向,引导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三是通过补链强链延链,增强国有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主导力,为“十五五”战略目标落地夯实产业根基。
(三)坚持改革创新,是更好履行战略使命的动力源泉。一是以创新思维推动理念、方法和模式升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二是要优化资源要素协同与配置效能,提升新质管理力、健全新型劳动者,打造与战略使命相适配的管理体系与人才队伍。三是要构建与战略使命相适配的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充分激发国有企业在履行国家战略使命中的内生动力与执行效能。
(四)促进战略协同,是更好履行战略使命的关键路径。一是推进国家战略规划协同,推动国有企业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二是加强政府机构政策协同,推动国有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谋划,实现从政策跟随者到战略实施者的角色转变。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协同,确保国有企业战略使命履行有跟踪、有评估、有改进。
(五)营造舆论氛围,是更好履行战略使命的重要支撑。一是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为指引,通过品牌价值评价约束、品质理念培育强化,引导国有企业从规模领先转向品质卓越,让“国企制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二是在国际经营中彰显责任担当,持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推动国有企业在跨国合作中传递中国价值,提升国际市场认可度。三是凝聚社会共识,宣传国有企业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保障民生供给、推动科技创新、应急救灾与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实践成效,形成支持国企履行战略使命的强大合力。(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 孙宝东)
【责任编辑:韩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