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5专题  >  2025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  >  专家解读/媒体观察 > 正文
“稳”“优”“保”“促”协同发力 加快推动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7-25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近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会议,提出稳经营、优投资、保安全、促发展,以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稳”“优”“保”“促”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兼顾、协同发力。其中,“稳”是基础,稳中求进、稳中有进,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中央企业要抓好稳健经营,提升经营效益、全力降本增效、加强风险防范一体发力。“优”是途径,无论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扩大有效需求,都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中央企业要优化投资结构,持续提升企业投资质量和回报水平。“保”是底线,从2020年“六稳六保”到2024年“三保持一促进”,反映了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准确判断和科学把握,中央企业要服务保障国家安全,切实发挥战略支撑托底作用。“促”是目标,以进促稳,中央企业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助力做强国内大循环。

抓好稳健经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一根本要求,以提升“五个价值”为鲜明导向,推动短长期目标有效衔接、表内外资产同步积累,加快实现经营有效益、增长有潜力、发展有价值的内涵式增长。深入实施提质增效,锚定“一利五率”关键绩效指标,加大增收节支力度,形成更多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保持稳定运行的良好态势。深入践行“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切实做好生产、销售、财务全流程成本费用压降。杜绝“内卷式”竞争,把拼规模、拼速度、拼价格转变为拼效益、拼质量、拼价值,立足行业和自身特点,打造比较优势和差异化竞争力。

当前,能源电力行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迁”的关键阶段。作为能源电力央企,必须贯彻国家稳增长要求,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以优质经营业绩服务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一是着力抓好市场创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顺应能源市场变化,推动政策、交易、业务协同发力,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二是着力抓好管理创效。持续挖潜增效,建立生产经营各领域高效联动,电、碳、燃料多市场协同增效的精益化管理体系,强化全业务、全要素、全流程成本费用管控。三是着力防范经营风险。坚持把重大风险防范贯穿经营发展全过程,严控非主业投资、高风险投资,深化亏损企业治理,加强境外业务风险防控。

优化投资结构,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中央企业要发挥好“三个作用”,高效执行投资计划,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以增量投入提振全社会发展预期。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加快推动落实一批强链补链重点项目,以投资结构优化调整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投向管控,严格执行负面清单制度,更加注重投前战略一致性评估和投后风险评价,以高质量投资引领高价值增长。

向绿向新向智向未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能源电力央企必须坚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不动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为先,持续优化结构和布局,在能源转型变革中走在前列。一是加快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坚定把新能源作为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加快布局谋划“沙戈荒”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基因工程”,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按照“控增量、优存量、促减量”思路优化煤电发展,推进新一代煤电转型升级,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电与煤炭、煤电与新能源“两个联营”。三是大力发展战新产业。加快实施焕新、启航行动,深化“AI+”专项行动,在核电、新能源、虚拟电厂、储能、综合能源、绿电制氢等领域大力培育启航企业,开启增长“第二曲线”。

保障国家安全,加强战略支撑能力。当前,大国竞争博弈、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非传统安全等外部挑战加剧,中央企业必须始终心系“国之大者”,紧密跟踪外部形势变化,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战略支撑作用。要全力服务大国博弈竞争,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硬实力,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善于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捕捉发展良机。要切实维护国防、粮食、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强化关键资源、核心技术、重点装备全流程管控,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能源安全是“国之大者”,关乎发展全局和复兴根基。能源电力央企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必须坚持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全力保障能源电力热力安全稳定供应。一是提升安全保供能力。正确处理保供与转型、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关系,把握节奏、“立”“破”衔接,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守稳守牢能源安全发展的“基本盘”。二是完善本质安全体系。坚持“两个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聚焦电力生产、基本建设、核电、煤矿、新业态等重点领域,深化隐患排查整治,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三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足国家所需、两链所困、行业所趋,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强化行业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提升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供给能力,以能源技术创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如中国华能聚焦“卡脖子”难题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了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全国首套安全可信DCS、全球最大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等一批“大国重器”和关键核心技术。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做强国内大循环。中央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当好促发展、稳预期、强信心的表率。要强化重要产品稳产保供,进一步完善能源产供销体系,切实保障好煤电油气等基础产品供应。要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深入实施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要积极服务和保障民生,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脱贫地区加快发展。要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抢险工作,提升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能源作为基础性产业,对畅通国内大循环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作为能源电力央企,要发挥融通带动作用,促进产业生态发展,以有效供给助力经济循环畅通。一是发挥产业链主导作用。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力推动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的同时,拓展国内投资空间、扩大有效需求,带动规划建设、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二是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深入践行ESG理念,坚持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服务支持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将产业优势与地方资源禀赋紧密结合,在资源获取、项目开发、能源服务和有效投资方面实现互促互进。三是提升全天候应急响应能力。深刻把握绿色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电力电量平衡、安全稳定运行等问题,加大灵活性资源供给,提升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水平,增强系统安全韧性和应急响应能力,确保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能源研究院院长 舒安杰)

【责任编辑:韩梦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