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科技自立自强新蓝图 勇担信息通信“国家队”新使命
擘画科技自立自强新蓝图 勇担信息通信“国家队”新使命
文章来源: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7-25
引言:作答时代考题,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彰显新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宏伟蓝图,鲜明提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强调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面对这一时代号召与战略部署,正如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所强调的,这于中央企业而言,绝非“可选项”,而是关乎未来发展的“必答题”。
作为信息通信领域的“国家队”,中国移动深知,我们不仅是答题者,更是责任重大的主笔人。科技创新,已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支撑国家信息通信事业行稳致远、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勇于自我革新,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全力扮演好三重角色:是依托全程全网优势支撑国家战略、保障安全发展的主力军,以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筑牢数字疆域的坚固长城;是凭借前瞻布局与深厚积累引领原始创新、抢占未来赛道的策源地,以敢为人先的源头供给点亮前沿科技的璀璨星火;是发挥平台枢纽作用带动产业融通、构建繁荣生态的链长,以开放共赢的平台能力汇聚产业链创新的磅礴合力。
新征程上,我们以行践言,书写着这份沉甸甸的答卷。
当好“主力军”:以自主可控的核心能力,支撑国家战略安全
中央企业的“国家队”身份,决定了其科技创新必须心怀“国之大者”,首要肩负起“安全支撑”的重任。这要求我们的创新,不仅要追求技术与市场的领先,更要成为保障国家技术主权和产业链安全的“压舱石”。中国移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关键领域持续攻坚,以一系列自主可控的核心成果,践行“主力军”的使命担当。
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致力为国家数字经济构筑安全可靠的技术底座。“九天”系列大模型的战略价值在于实现“全栈国产化”,其依托国产AI芯片与国产算法框架训练,确保我国人工智能核心引擎自主可控。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技术自主,更在于规模化赋能产业实践。目前,“九天”已衍生出超40款行业大模型,深度融入政务、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磐匠”智能体数字员工已服务9大行业超500家客户,6万多名数字员工上岗,为数字政府建设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作为获得国家“双备案”的央企大模型,其探索实践,正是为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安全提供支撑、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的直接响应。
在核心元器件领域,我们坚决攻克“卡脖子”技术,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针对5G基站核心射频芯片自主可控需求,特别是满足多站型、大带宽、高阶调制等关键需求,中国移动联合十余家产业伙伴,历时近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战,最终成功研制出我国首款商用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破风8676”。这款被誉为“国之重器”的芯片,实现了该领域从“0到1”的关键跨越,标志着以央企应用方牵引攻关模式的有效性,助力我国在5G核心器件领域不断实现突破,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自主保障能力。从“九天”到“破风”,中国移动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央企业完全有能力、有责任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为国家信息技术产业的繁荣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打造“策源地”:以引领性的源头供给,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真正的科技创新主体,不仅要能解决当下的技术应用问题,更要具备引领未来的原始创新能力。响应国家对突破“源头底层技术”的新要求,中国移动正加速从技术的“应用者”向“创造者”转变,致力将自身打造为前沿技术的“策源地”,为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源头供给。
我们前瞻布局,将6G研发的探索从地面延伸至深空,力求在下一代通信技术上实现“领跑”。2024年2月,中国移动成功将6G架构验证星——“‘星核’验证星”发射入轨。它不仅是一颗卫星,更是一个独特的在轨验证平台。其搭载的星载核心网系统成功验证了在轨智能重构、分布式协同等地面仿真难以复现的关键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联合业界在地面同步构建了云原生6G原型系统,单用户测试速率已突破8Gbps。这一系列“上天入地”的立体化探索,旨在加速攻克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关键技术,为构建未来无缝覆盖的通信网络积累宝贵的第一手数据。
我们将技术实力转化为标准话语权,在全球技术治理中贡献“中国智慧”。技术创新的最高境界,是制定标准。作为公司技术创新的核心引擎,中国移动研究院不仅在国际标准组织中占据关键领导席位,更持续输出产生全球影响力的技术方案。我们建立的5G-A通感一体技术体系,实现了通信与感知能力的深度融合,为车联网、低空经济等新兴场景提供了关键使能技术。由我们主导研发的G-SRv6压缩帧头技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最终被国际互联网标准组织采纳,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互联网核心技术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面向未来,我们更进一步,从源头参与6G规则制定,在3GPP中牵头“6G场景用例与需求”等多个关键项目的报告人工作。这正是企业从技术的使用者向规则的制定者和源头的供给者转变的有力证明,也是“策源地”价值的最终体现。
善为“链长”:以平台化的融通发展,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一家企业的创新力量终究有限,一个产业的创新活力则生生不息。国资委鼓励中央企业发挥“链长”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中国移动深刻认识到,真正的领导者,不仅要自我强大,更要能赋能生态。我们正超越企业自身的边界,致力于以平台化的能力,为全行业创新提供土壤和活水。
我们倾力打造数字经济的“新基建”,让强大的算力网络成为承载万千创新的基础平台。我们提出的“算力网络”理念,目标是让算力像水电一样,成为全社会“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公共服务。这一宏大构想,正通过“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落地为生动现实。作为实现通算、智算、超算、量算“四算合一”的调度平台,它不仅提供普惠算力,更通过统一调度和标准,成为整合国产算力产业链、提升整体效能的关键枢纽,有力支撑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我们的“数据快递”服务,凭借自主研发的广域高吞吐技术,解决了天文观测、基因测序等科研领域的海量数据长距传输瓶颈,打通了科研创新的关键堵点,并荣获2024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最高项目奖。
我们积极履行“链长”职责,以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激活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潜能。我们不仅是技术提供者,更是生态的组织者和培育者。通过深入实施“联创+”计划,我们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截至目前,我们通过产业基金赋能,投资布局信息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500家,投资总额超2000亿元,有效发挥价值贡献、生态构建与产投协同作用。我们开放核心能力,着力打造模型即服务(MaaS)平台,积极汇聚并培育国产化大模型与工具链生态,提供从训练、推理到应用落地的全流程服务,将自身的核心技术,转化为整个创新生态共享的成长动能,共同推动产业的繁荣与进步。
结语:矢志不渝,在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从支撑国家战略的“主力军”,到引领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再到带动产业融通的“链长”,这一系列角色的演进与实践,是中国移动对“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这一重大命题的深刻回答。
征程万里,创新无垠。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已作出前瞻判断: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相关任务将占全网流量的64%。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驱动新一轮创新发展的时代号角。面对这场奔涌而来的智能化浪潮,我们必须以更前瞻的技术研发,持续加强6G创新演进;以更坚实的数字底座,全力推进算网融合与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以更敏捷的服务体系,精心构建涵盖“算、网、模、台、用”的AI全栈服务能力,夯实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数字根基。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国移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国资委工作要求,心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做科技强国路上的“攀登者”,做数字中国建设中的“铺路石”,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黄宇红)
【责任编辑:韩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