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汽车央企高质量发展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加快推动汽车央企高质量发展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2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要立这个志向,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全面总结了上半年国资央企工作进展与成效,并对下半年工作作出部署。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同志强调,中央企业要紧抓全球产业变革机遇,以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融合了传统汽车升级、新能源汽车发展、未来产业培育的三重特征,承担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使命。汽车央企作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顶梁柱”,在“十四五”规划及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须紧抓稳经营、强创新、促改革三条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一、抓好稳健经营,以亮眼经营成绩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会议强调,要抓好稳健经营,坚决完成今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以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汽车商品零售额、汽车相关税收、汽车从业人员等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均连续多年达到10%。汽车央企作为产业发展的“压舱石”,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力量。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汽车总销量为1565.3万辆,同比增长11.4%,其中,中国一汽、长安汽车、东风集团三大整车央企总销量为398.6万辆,占比达25.5%。
下半年,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政策仍将延续,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汽车置换需求叠加县乡下沉市场增量需求,正在催生新的细分市场机遇,产业处于政策红利期与市场机遇期。但“内卷式”竞争激烈,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产业也面临多方面风险和挑战。汽车央企须提前谋划、多措并举。
一是抓好政策红利。充分用好“两新政策”、“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红利,建立细分市场竞争优势,加快开拓三四线城市及乡村市场;加快新技术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转化应用,打造有“独门绝技”和“爆款产品”,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二是做好品牌向上。强化新时代中央企业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卓著品牌,加强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社会责任等卓越品牌塑造与宣传,打造特色品牌文化,传递品牌故事,升华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三是营造良好生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行业“反内卷”的部署要求,严格践行60天账期承诺,科学优化和增强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保障产品性能与质量,引领产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四是开拓国际市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海外市场的增量潜力可期。汽车央企要积极主动聚焦欧洲、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机遇市场,加强海外市场开拓力度,通过提高国际市场规模和效益,提升企业经营发展业绩。
二、加强技术创新,以硬科技积累铸造汽车央企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着力提升原创性,引领技术供给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以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不断积累聚集新动能新优势。强化汽车相关科技创新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又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目前,中央汽车企业积累了良好的技术创新能力,2024年三大汽车央企新增发明专利授权超5000件,一汽新一代天工纯电平台、九章智能平台,热效率超47%的东风“马赫”混动发动机,以及长安天枢大模型、天域智慧座舱、天衡智能底盘等标志性成果投入商用,在汽车芯片、基础软件、轻量化材料、锂电池材料等方面也取得了创新突破。
未来,汽车与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将加速融合,大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会不断涌现,引发产业变革拐点的“硬核”科技将重构产业格局。汽车央企需继续强化科技创新使命担当,全力攻坚“卡脖子”关键技术补短板;同时,要前瞻布局抢占前沿颠覆性技术制高点,以“硬核”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构筑汽车产业竞争新优势。
一是加快关键技术与前沿技术创新突破。瞄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汽车芯片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以及全固态电池、高算力芯片、线控技术等前沿技术方向,坚持“链长”担当,进一步整合研发资源,加强基础研究、原始技术和原创技术投入,加快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二是推进新兴产业布局和商业模式探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充分发挥汽车作为新兴技术的关键载体作用,前瞻布局汽车与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材料等前沿颠覆性技术的跨领域融合研发,积极探索车联网、车网融合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推动汽车及相关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三是加强技术创新服务支撑能力建设。整合国内外顶级资源,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国际级创新平台。前瞻开展创新技术标准预研,扎实推进应用技术标准验证,牵头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推动中外标准互联互通。打造科创专项基金群,撬动社会资本助力硬科技创新突破。四是用好国内国际优质创新资源。主动加大与掌握核心资源、关键技术的国内优质企业的合作力度,助力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掌控关键产业资源,牵引带动产业链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加强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合作,通过开展协同研发项目,实现技术交叉和资源共享。
三、打好改革“收官战”,以高效敏捷机制应对汽车产业快速变革
会议强调,市场需要最敏捷的“进化者”,国资央企要优化配置机制,变革管理运营机制,以高效能改革推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当前,汽车产业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技术创新快速迭代,新车型持续“井喷”,市场格局加速重构,传统的“大鱼吃小鱼”正转变为“快鱼吃慢鱼”,企业必须加快转型步伐,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下一步,汽车央企应把握好产业变革的机遇期,聚焦市场反应慢、人才不担当、产业链融通不够等痛点问题,以高效机制敏捷应对产业快速变革。
一是建立高效科学的市场反应机制。建立高效的市场信息感知和分析系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市场感知和分析。优化组织架构和精简流程,减少市场反应层级,培养“快”字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对市场危机的警惕性以及对市场环境的敏感度。二是建立有利于人才担当和创新的考核机制。优化车型项目捆绑激励机制,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等考核评价周期,有序开展员工持股,强化与核心员工的长期利益绑定。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技术领域,加大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奖励力度,强化中长期成果激励导向。三是积极优化产业链融通发展机制。发挥央企“链主”优势,通过合资参股等方式与产业链企业深化合作,扩大产业链资源共享力度,推动优化产业链组织方式和业务流程,携手上下游企业在采购订单、协作配套、创新合作、产融合作、产业赋能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带动引领性示范合作项目,促进产业链高效协作、融通发展。(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王铁)
【责任编辑:韩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