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8-29
早秋,晋北黄土高原的沟壑间,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中阳乡上封村赤泥库柠条的枝头已结出细长的果实,微风中摇曳的草儿早已连成绿毯,偶有禽鸟掠过,在湛蓝天空下划出优美弧线,这座曾经的“工业遗产”已悄然蜕变为孕育生机的土地。
从“赤”到“绿”的跨越,是国家电投集团铝电公司山西铝业用实干书写“两山”理念的实践答卷,更是山西铝业人用脚步丈量出的生态转型之路。
2024年6月,上封村赤泥库绿化工程完工,1840亩土地完成覆绿。
披上“防尘衣”
上封村赤泥库是山西铝业氧化铝生产尾矿安全排放、堆存的地方,采用湿法堆存方式,于2006年建成投用,占地面积1840亩。赤泥碱性较高,其生态环保治理一直是行业难题。为达到治理效果,从建成投用起,山西铝业就严格实行堆存坡向排水竖井,实现雨污分离,并在库区底部铺设防渗土工膜防止污染土壤,设计回水利用系统,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同时,为有效解决赤泥干燥区域的风季扬尘问题,积极开展各项抑尘试验,先后采取秸秆井田固沙、废旧滤布铺盖、抑尘网铺盖、土工布和碎石铺设等方式进行治理,最终摸索出抑制扬尘的措施,全库区铺设土工布80余万平方米,为库区披上了“防尘衣”。
2021年3月,山西铝业库区车间员工正在铺设抑尘网和土工布。
“为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我们在库区的坝坡种上了能利用根系把周围原土固定下来的柠条。每年柠条的小黄花盛开,那景那味也是非常醉人的。”库区监测员王艳青说起漫坡的柠条很是欣慰。
再造“新绿地”
2017年,为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山西铝业着手闭库前期工作,经过多次考察、论证,于2019年启动总投资1.34亿元的上封村赤泥库闭库项目。由于该大型湿排库闭库项目系国内首家,无先例可循,为找到合适的生态治理方案,山西铝业开展了大量排渗试验及前期工作,多次进行地勘、可研和安全环保论证等,并邀请尾矿库专家现场指导,最终确定了闭库方案。
2023年5月项目开工,为保证关键任务灰渣填筑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项目组提前对运输道路的坡度、宽度及每一个岔路、拐弯点、临边处进行勘测,规划修整道路,分离空、重车道,加装警示标语、灯带、反光镜及波形防护栏等安全装置。同时,为最大限度控制施工期间的扬尘,项目组在主要运输道路上安装喷淋装置,灰渣库出口设置门型洒水装置,实施分区、分工序流水施工作业,并在灰渣整平完成后及时铺设防渗膜。
上封村赤泥库播撒黑麦草、高羊茅、早熟禾、苜蓿等种子,全面开启覆绿护绿工程。
“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深夜回家是常态。攻破行业技术难题、督促工程进度、监管质量安全、争得各方理解与支持……确实难,但能够参与国内首家大型湿排库闭库项目建设,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特别自豪!”项目组骨干王建清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感慨万千。
完成赤泥处理及灰渣找坡197万立方米,铺设防渗膜85.5万立方米,新建排水系统4套、覆土38万立方米,创造2项国家发明专利……2023年12月,上封村赤泥库闭库项目通过了专家组验收,得到各级政府、人民法院及环保公益组织的认可,按期正式闭库销号,为国内赤泥库管理树立了标杆。
遥见“生态区”
2024年4月,1800多亩库区的绿化进程全面铺开,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赤泥库复绿技术,并在上木章赤泥库下库区闭库项目中也得到借鉴运用。如今两座库区的植被覆盖率已超85%,站在2号库远远望去,一片片碧绿裹挟着金黄,跟蓝色的天、白色的云浑然一体,如诗如画般惹人沉醉,草原、野鸡、狐狸、忙碌的守库人、生态示范基地的大字,无不展示着库区生态环保建设的成果。
2025年6月,上木章赤泥库下库区生态修复工程完成,进入管控维护阶段。
据山西铝业负责人介绍,全部覆绿只是赤泥库生态治理的第一步,后续将探索“生态恢复+风光发电+农牧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倾力打造业内赤泥库管理的绿色标杆。
【责任编辑:韩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