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8-25
当穿越岁月的浓雾,这两幅画面同时展现在世人的眼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民族从屈辱走向强盛。
88年前,我们凝视着青岛水域沉塞的战舰,到处是炮火,到处是鲜血,到处是不安。
88年后,劈波斩浪于蔚蓝之中的“福建舰”,流线舰体切割着时代的浪涌,水上钢铁长城建构着一个民族的自信和荣光。
事实上,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军舰搭载飞机的军事价值,这个时间并不比美英晚。
1926年,奉系军阀的东北海军,率先将一艘闲置的镇海舰,改装成了可以搭载两架水上飞机的母舰。改头换面的镇海舰,成了当时海军历史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此后,闽系军阀跟风而上,也开始发展水上飞机母舰。一时间,水上飞机母舰在中国水域风生水起,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保护自己的领水,诸多水上飞机母舰以“沉船封江”这种悲壮的形式,来诠释“誓与日寇决一死战”的决心,镇海舰自沉于青岛。
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服役,舷号为“16”。在航母问世一个世纪之际,中国终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常任理事国。
2019年12月17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辽宁舰从此“脱单”,双航母一起守卫祖国。
2022年6月17日,我国首艘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下水命名,舷号为“18”。
80多年前,中国船舶工业步履维艰,设备简陋,技术受制于人,连一颗像样的铆钉都可能依赖进口。工人们凭借血肉之躯和顽强意志,用最原始的工具敲打、焊接,艰难地建造着内河驳船、小型炮艇,只为支撑抗战、维系民生。每一艘下水的船舶,都承载着保家卫国的沉重使命和工业救国的微弱希望,在惊涛骇浪中寻找着生存的缝隙。
80多年后的今天,“东方巨轮”正阔步航行在全球各大洋,成为支撑全球贸易、守护万里海疆、探索深远海的“大国重器”。曾经遥不可及的深蓝梦想,正由一代代中国造船人,以令世界惊叹的速度和精度,变为劈波斩浪的现实。中国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正以磅礴之势,航行在辽阔的海天之间,为捍卫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责任编辑:张任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