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5专题  >  抗战胜利80周年  >  时空对话 > 正文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文章来源: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8-26

1958年,全国劳模石绍祥(左一)和队友在井下作业这张老照片见证和记录了煤矿工人手工作业,趴着、躺着开采煤炭的艰辛岁月!

在那个缺乏机械设备的年代,一盏昏黄油灯的光晕,仅仅能撕开浓得化不开的黑暗,加上弥漫着煤尘的狭窄空间,他们仅能用镐头、铁铲撬动每一块煤炭。每一次挥动沉重的煤镐凿向岩壁,“铛!”的一声在狭窄的巷道里沉闷地炸开,溅起的碎石屑打在脸上生疼。

摸索前进的脚下,是没及脚踝、冰冷刺骨的黑色泥水,每一次挪动都异常艰难,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唯一的伙伴,就是头顶那盏随着动作微微摇晃的矿灯,豆大的火苗在巷道中顽强跳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理念的引入,从人挖、人抬、人运到机械化生产......当人工手动与机械化快速衔接的同时,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革命”悄然来临。

2024年,国内首套全域自研专为矿山无人运输设计的I类防爆机器人

少人增安、远程操控、实时监测......煤矿智能化开采从根本上改变了煤矿工人的作业方式和工作条件,是煤矿转型升级发展的新里程。

只需操作工人按下总控台的一键启动按钮,就可以启动综采工作面,采矿机割煤、推溜、移架,然后通过传输皮带将煤炭不断输送至地面。中国华电从煤矿数字孪生、5G+智慧矿山、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多维度激活科技驱动“新引擎”。

国内首套全域自研专为矿山无人运输设计的I类防爆机器人——“华电奋进一号”矿用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沿着无形的数据轨道平稳前行,将沉重的材料稳稳送达巷道千米深处。同时还能“身兼”巡检、救援、装卸等复杂工业场景应用,当井下的车辆轰鸣声逐渐被智能系统的指令取代,华电奋进一号正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责任编辑:张任田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