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5专题  >  抗战胜利80周年  >  时空对话 > 正文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8-26

“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组建,在钱学森率领下,中国导弹研制工程迈出蹒跚的第一步。

1956年底,苏联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在尖端技术援助领域开始有所松动,很快苏联向中国提供了两枚p-1(俄文)近程导弹。钱学森决定将这两枚导弹作为拆解的教学弹,让科研人员对导弹建立直观认识。

1957年,根据中苏协议,两枚P-2(俄文)导弹被秘密运抵北京,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枚仿制导弹便是以这种导弹为母版,仿制型号定为“1059”。

1960年11月5日凌晨,酒泉发射场,夜空如洗,明月高挂,繁星满天,“1059”导弹昂首矗立在发射阵地,蓄势待发!9点02分,一声轰鸣刺破戈壁的宁静,“1059导弹”在酒泉导弹发射试验基地腾空而起,飞行了550407米历时7分37秒命中目标,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枚“1059仿制弹”后来被命名为“东风一号”。

从那一天起,中国没有导弹的历史结束了!从此,我们开启了自行设计研制导弹的历程。

在其后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东风二号”、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相继获得成功……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东方挺直了脊梁。

后来的日子里,东风一号的“兄弟们”不断成长,已建立起完整的空天防御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等研制生产体系,它们掠过戈壁的次数越来越多,轨迹越来越精准。

到如今,这片土地上“东风”劲吹,“红旗”招展,“鹰击”长空,“长剑”啸天。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每一束腾空而起的光亮里都藏着同一个信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

【责任编辑:张任田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