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5专题  >  抗战胜利80周年  >  时空对话 > 正文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文章来源: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8-27

我们与我们的船,经历了跨越六十余年的撤侨。

1961年,饱经风霜的“光华”轮抵达印尼雅加达码头。舷梯上,归国难侨含着热泪,用带着浓重土音的普通话,一遍又一遍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24年,黎巴嫩贝鲁特港。“新厦门”轮在地中海晨曦中静静等待。船舷上,“祖国欢迎您回家”的横幅无声传递暖意。一位年轻人与其母亲视频通话时激动落泪,“我看到祖国的船来接我们了!”

两幅画面,相隔六十余载,同是跨越重洋的归途,见证的,是中国远洋运输从孤帆一叶到船队万千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1961年新中国第一艘自营远洋船“光华”轮首航印尼执行撤侨任务

1960年代的中国没有远洋船。为了发展我国远洋运输事业,国家决心建立自己的远洋船队,通过捷克公司从希腊轮船公司买进了一艘旧船,即后来的“光华”轮。这条旧船真可谓百孔千疮——航海仪器、通信设备不灵,客房、船室、甲板等多处漏水,船壳铆钉松动,锚链严重磨损,要使其投入营运绝非易事。

于是,新中国第一代船员在物资匮乏的日子里,嚼着咸菜和粗粮,顶着风浪日夜抢修。他们感慨地说:“过去我们没有自己的远洋船,真受气;现在我们一定要修好开好自己的远洋船,争口气!”

1961年4月28日,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成立的第二天,这艘修补起来的旧船,载着国家的重托与无数期盼,驶离挤满人的黄埔港,航向印尼执行首次撤侨任务。

当“光华”轮到达印尼的雅加达时,迎接她的不是鲜花和彩带,而是当地荷枪实弹、戒备森严的军警。尽管如此,也阻挡不住华侨的爱国热忱。一上舷梯,他们积郁多时的思乡之情奔涌而出。有3位难侨一上船就来到国旗下,向五星红旗深深鞠了三躬。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太太听到祖国派船接侨,从一千多公里外的棉兰来到雅加达,“我虽然见不到祖国的故土,但我摸到了祖国驶来的第一艘巨轮!”

这艘用“争气”精神修补起来的旧船,不仅接回了同胞,更让五星红旗第一次骄傲地飘扬在远洋之上,拉开了中国远洋事业的序幕。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新厦门”轮

时间快进至2024年国庆,当全国人民沉浸在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的节日氛围时,黎巴嫩局势骤然动荡危及平民,中国政府迅速组织撤侨。这一次,承担撤侨重任的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新厦门”轮。

2024年9月29日凌晨两点左右,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向“新厦门”轮下达协助撤侨的命令。彼时,“新厦门”轮是能在最短时间内抵达黎巴嫩的中国船舶。在接到命令后,本是装载货物的集装箱船“新厦门”轮立即掉头前往黎巴嫩。

2024年“新厦门”轮赴黎巴嫩撤侨。侨胞们获得船员们的细心照料,留下小纸条表达感激。

平时,“新厦门”轮的日常生活设施最多只能满足25名船员使用,如何从战乱地区平安撤出侨胞侨眷的同时,还能给予他们充分的照料成为一大挑战。因船上房间有限,“新厦门”轮的船员主动让出自己的房间,以及船上的健身室、会议室、娱乐室等,优先安排给老、弱、孕、幼侨胞,一位怀孕7个月的孕妇还被优先安排了单人房间。许多船员还拿出个人的饮料、零食、毛毯给侨胞侨眷。由于“新厦门”轮是第三国航线货轮,长期在海外航行,船上的食物储备和品种不是很丰富。为了给侨胞提供充足的食物,后勤保障组连夜赶制点心食品。

10月1日,随着最后一名同胞顺利离船,经过40小时昼夜兼程,“新厦门”轮终于载着69名同胞与11名外籍家属安全抵达塞浦路斯的利马索尔港,撤侨任务圆满完成。而就在“新厦门”轮离开黎巴嫩不久后,其首都贝鲁特便遭到了轰炸。

当船到达塞浦路斯利马索尔港锚地时,地中海太阳初升,风平浪静,大家合唱起了国歌,场面十分热烈。事后,船员们还在船舱里发现了侨胞们留下来的小纸条,上面写满了感激的话语。

“新厦门”轮船长任君诚感慨道:“通过这次撤侨行动,我才深刻体会到‘祖国母亲不一定能把你送到世界任何地方,但在你需要她的时候,她能把你从世界上任何地方带回来!’这句网络名言的现实意义。”

 

亚洲最大半潜船“新光华”轮承运亚洲最大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

同名“光华”,如今我们还拥有了“新光华”轮。她传承的不只是名字,更是我国从追赶到领先的造船实力与精神象征。

“新光华”这艘10万吨级巨轮,下潜吃水30.5米,载重量为98000吨,甲板面积达到13500平方米,刚好等同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她采用两套电力推进系统为动力,并在船艏和船艉各配有两套侧推器。船上由6台功率为4750千瓦的主柴油发电机组供电,自带最先进的DP2动力定位系统。如此高规格的动力配置,使这艘船具有最强大的动力性能。与此同时,该船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具备DP2动力定位系统的半潜船。这艘船可用DGPS、激光、雷达三套系统进行动力定位,且误差只有0.05米,在海上实施高精度的工程作业时,堪比“穿针绣花”。

2024年,“新光华”轮成功承运“海葵一号”圆筒型平台,一举汇聚了“亚洲最大半潜船”、“亚洲最大圆筒型FPSO”、“亚洲最深水导管架平台”三项亚洲桂冠,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坚实的“中国制造+中国服务”支撑。她的使命,已从最初的守护同胞安全,拓展到捍卫国家能源安全等更广阔的维度。

从“光华”轮劈波斩浪的孤勇,到“新厦门”轮高效撤侨的沉稳,再到“新光华”轮托举大国重器的自信,三代巨轮的航迹,无声刻录着中国远洋力量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里程。

所谓“光华”,从来不是一个静止的名字,而是一代代远洋人刻在龙骨上的梦想。当巨轮再次鸣笛启航,浪花翻涌处,皆是“光我中华”的续章。

【责任编辑:张任田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