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5专题  >  2025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  >  提高效益效率 > 正文
聚焦“五个价值”驱动 打造重载铁路价值创造示范样板

文章来源: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5-10-09

基本情况

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朔黄铁路)是国家能源集团所属重要子企业,主要负责运营朔黄、黄大、黄万三条货运重载铁路,总运营里程达889公里。一直以来,朔黄铁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牢记“能源运输保供”和“重载科技领军”两大核心使命,以聚焦“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与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五个价值为导向,深入开展价值创造行动,争创重载铁路领域行业示范标杆。2023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名单,是200家入选企业中唯一一家铁路企业;2024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基层企业直接联系点。2024年,利润总额完成88.17亿元,营业现金比率32.94%,全员劳动生产率195.32万元/人。

典型做法

(一)聚焦提升增加值,推动规模效益“稳”增长

一是找准重载铁路科学运营规律,运输效率屡创新高。朔黄铁路作为重资产企业,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设备依赖型企业,设备质量、运转效率、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命力和生产健康状态。基于此,朔黄铁路逐步构建“两横一纵、多业务协同”的数智朔黄生命体,以经营管控计划和按图运营计划为“两横”,以精益管理为“一纵”,指导开展设备的管用养修和生产运营各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实现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最优。通过经营管控计划系统,统筹铺排公司大中修、项目投资、科技创新等投入产出活动,协同人力、财务、采购、物资等管理要素和管理环节,以最有效投入获取最合理产出。通过按图运营计划系统,协调匹配车、机、工、电、辆和施工运维及人、物、环、管、后勤保障等各类辅助保障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运输任务高效完成。以大中修为例,2024年在节约投资3.5亿元的情况下,设备质量达到历史最优。二是增强能源通道保障能力,运输效能全面提升。打造世界一流的重载技术和产品谱系,从规模化开行万吨、1.6万吨、2万吨,再到常态化开行3万吨重载列车,实现了日均接发万吨和两万吨列车110对以上。黄万线电气化开通运营,提升年运输能力300万吨,降低燃油消耗4.76万吨,增强直通天津港运输能力。优化“一干两支、多通道集疏运”运输格局,形成了联通山西、河北、山东、天津和雄安新区的铁路网,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连接东部沿海、服务雄安新区、融入环渤海经济圈路径最短、最优、最经济的运输线路之一。

图1 两万吨级重载列车在朔黄铁路驰骋

(二)聚焦提升功能价值,突出服务国家战略“强”导向

一是聚焦“重载科技领军”,强化科技创新的功能价值。成功开行我国铁路编组最长、载重最大的3万吨级重载列车,据测算,每日开行一列3万吨级重载组合列车,可增加年运量315万吨。发布我国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运维系统,实现基础设施质量提升20%以上。成功开行国内首列无人驾驶重载列车,平均牵引能耗降低2.9%,每年节省人力成本约1200万元。启用国内首套重载铁路调度中心集控模式,实施“调度指挥+中心集控+车站应急值守”的一体化管控模式,行车作业人员由65名减少至13名,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应用国内首创的重载铁路移动闭塞技术,实现技术作业站万吨列车连续发车能力提高24%,降低信号设备维修成本约20%。二是聚焦“能源运输保供”,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价值。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综合运输物流体系,利用列车回空资源,开展端到端“一箱制”集装箱运输模式,推动运输方式和品类全面升级。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新增直供雄安集装箱矿渣业务卸车点,打通直供雄安集装箱海铁联运及农产品出海新通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融入中欧班列,打通非洲几内亚到山西孝义国际物流新通道。2024年,非煤运输2266.4万吨,同比增加206.3万吨。

图2 朔黄铁路打通雄安新区农产品出海新通道

(三)聚焦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与增加值占比,找准低碳转型“新”方向

一是瞄准“绿电赋能”新兴产业。成功投产首个分布式光伏发电新能源项目,据估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3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07吨、二氧化硫排放约8.79吨、氮氧化物排放约8.3吨。二是开辟“数据资产”新兴业务。推动数据交易平台建设,构建管理、运营等各领域的大数据体系,通过为其他铁路企业提供数据分析方案等,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三是推进“市场化转型”新兴战略。取得国内铁路行业首家LKJ设备Ⅲ级检修资质,率先实现LKJ自主中修业务的市场化转型。自主建设国内设备最先进、数字化程度最高的焊轨基地,年设计生产能力1000公里无缝钢轨,投产后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四)聚焦提升经济增加值,实现成本管控“高”水平

一是实行联合运输模式。朔黄铁路与多家联合运输单位共同运营,实行赛马机制,多拉快跑,各联合运输单位年度承运总量占朔黄铁路全线货运总量的47.86%,长期支撑着朔黄铁路运输任务的“半壁江山”。二是推动由成本中心向成本利润中心升级。以分公司为独立核算主体,推行“公司-分公司-中心站”三级经营管控模式。成立财务共享中心,促进业财融合,实现精准核算。三是实施联合运维模式。将同一区段工程由过去的分标段、分专业、分承包商的零散修、分割修整合为分区段综合性维修,实现施工效率同步提升30%,投入施工防护人员减少42.9%,全年节约成本8000余万元。

(五)聚焦提升品牌价值,彰显朔黄品牌“厚”底蕴

一是强化品牌建设。塑造“重载看朔黄”公司品牌,开展“山区重载数原平”等6个特色重载示范子品牌建设,全方位打造“主品牌+子品牌+产业品牌+要素品牌”的重载运输领域品牌矩阵。二是弘扬品牌内涵。发布“朔黄红”文化谱系,形成“至公正己、厚德崇礼、创新引领”文化内涵,打造“我是朔黄人,我要朔黄红”企业核心文化品牌。

工作成效

一是能源运输保供持续发力。朔黄铁路自2000年开通运营以来,历史累计完成煤炭运输超50亿吨,其中,2024年煤炭、非煤、货运总量均创开通以来最高纪录,充分发挥能源供应兜底作用。

二是企业经营发展稳步向好。朔黄铁路始终保持“机构精、用人少;技术新、效率高;管理优、效益好”的良性运营态势,每公里用人仅为8人左右,吨公里成本仅为0.06元左右,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在重载铁路企业现代化管理领域,凝练并出版《融合之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朔黄实践》理论专著。

三是朔黄品牌价值保持领先。“朔黄铁路”品牌在2025中国品牌价值中评定260.86亿元,连续三年名列交通运输行业第二位。历年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首届十大环境友好工程”等国家级荣誉称号50余项。

推广价值

一是具有行业引领、重载领军的示范价值。连续14年与国内外标杆铁路企业开展对标,吨公里成本、货物运输密度等多项指标处于一流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货物周转量等多项指标处于领先水平。

二是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济价值。形成3万吨和30吨轴重、移动闭塞、重载无人驾驶、智能综合检测车、智能运管维等重载铁路运输成套技术和产品,以及“数智朔黄”建设,能够在全国乃至世界重载铁路行业广泛推广应用。

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截至2024年底,累计运营收入超3000亿元,缴纳各项税费近600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近四年保持在20%以上。

【责任编辑:屈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