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贵州省国资委所属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5-10-10
基本情况
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州磷化集团)是贵州省省管大一型国有企业,由瓮福集团和原开磷集团于2019年整合重组而成,主要包括现代化肥、精细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电子化学品、绿色环保产业等主营业务。贵州磷化集团深入实施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持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千亿级世界一流磷化工领军企业。2024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83亿元,销售收入首次突破600亿元大关,实现利润总额34亿元、应交税费41亿元,主要核心指标均呈稳中向好态势。
典型做法
贵州磷化集团坚持将企业改革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全省发展大局和产业大计同向同行、同频共振,聚焦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效率为主线,加强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实施,在持续完善价值创造体系中不断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更好履行战略使命。
(一)突出“三个强化”,完善价值创造体系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集团推进价值创造行动“1+1+7+N”组织体系,即设立1个工作专班,由集团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各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对标一流价值创造行动的总体设计;1个专班办公室,负责聚焦体系能力提升;7个行动小组,负责聚焦各小组主要工作任务;“N”个项目组,负责将30条重点任务再细化、具体化、项目化。二是强化工作举措。聚焦“核心指标、创新驱动、国家战略、治理效能、可持续发展、共建共享、体系能力”等7个领域主要工作任务,结合集团实际对应提出30条具体工作措施,明确标志性成果,列明完成时限,压实主体责任。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采取会议汇报、督导调研、检查评估等方式,强化督导各部门推进价值创造行动,对工作组织不力、职责不清、推进缓慢的有关责任主体重点关注、专门指导,将推进落实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切实保障价值创造任务落地见效。
(二)突出“三个更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在治理模式上更加科学化。加强顶层设计,健全规范高效运行的“1+3+1”体系(“1”即《公司章程》,“3”即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1”即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权责边界及研究讨论事项清单),实现各治理权责事项清单化闭环管理;把坚持党的领导深度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持续优化完善“一清单三规则”,推动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按照《公司章程》及相关议事规则的规定切实地行权履职,做到制度体系完备、运行规范、形神兼备。二是在提质增效上更加精细化。全面加强价值调度,更加注重价格管理的引导和引领作用,推动酸盐联动促进产品溢价超7亿元。统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和省内省外两大区域,提升战略采购能力实现“降本、保供、强链”,全年节约采购成本超4亿元。持续夯实物流体系,节约物流成本7000万元。深化对标世界一流管理,节约成本1.57亿元。大力推进“两非”“两资”清理处置,处置低效无效资产30.21亿元,清理退出企业5户,收回投资近4000万元。三是在业务赋能上更加智慧化。加速推进智能制造、智慧矿山的场景挖掘与集成,促进“智慧营销”“智慧物流”等9个业务平台的实践应用和优化提升,实现业务数字化;同步推进数据中台、业财一体化平台、运营调度平台等“三大枢纽”优化迭代,实现数字业务化;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磷石膏制酸、黄磷装置、煤化工等重点项目的快速运用,确保集团数字化转型走在行业前列。
(三)突出“三个责任”,增强企业核心功能
一是当好服务大局“主力军”。扛牢抓实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助力全省产业发展大计的使命责任,全年共生产化肥545.80万吨,同比增长10%,其中生产磷酸一铵、二铵436.40万吨,完成国家下达388万吨保供任务的112.47%。以多元化、复合化、功能化、水溶化战略为引领推动现代化肥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构建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硅”和多种微量元素耦合协同的植物营养体系,更好服务农业现代化。二是当好科技创新“排头兵”。围绕打造新质生产力深化改革创新,有利于整合创新智力、激发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加速构建。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落地,揭榜领题机制逐步见效,围绕磷化学及伴生氟资源利用等核心技术攻关,新增科技创新成果12个。集团全年研发投入达23.22亿元,投入强度达3.88%。三是当好绿色发展“领头羊”。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资源化、价值化、产业化利用作为破解磷石膏难题的主攻方向,全面强化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磷石膏绿色建材、包装材料、循环制酸“三大产业化”路径齐头并进,全年处置磷石膏789万吨,综合利用率78.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图1 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工作成效
(一)核心功能不断增强。贵州磷化集团作为国内磷肥龙头企业,切实践行对国家、对农民、对行业的承诺,积极履行涉农支农企业责任,推动生产端、供应端、销售端、物流端无缝衔接,构建起高效有序的磷肥保供机制,连年超额完成磷肥生产和保供任务,连续五年位居中国化肥百强榜首位,助力我国粮食生产“二十一连丰”,在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作出了“贵州磷”贡献。

图2 磷酸二铵成品
(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贵州磷化集团努力克服磷化工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不利因素和风险挑战,持续推动产业链高端化拓展和精细化延伸,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自2019年重组成立以来,工业产值从305亿元增加到583亿元,利润从亏损到实现盈利30多亿元,而消耗的磷资源从1800万吨下降到1460万吨,吨矿经济价值大幅度跃升,走出了一条传统磷肥磷化工企业资源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新路。
(三)生态价值有力彰显。贵州磷化集团累计投入近40亿元,通过研发创新和技术攻关对磷石膏资源进行精深加工,开发了磷石膏绿色建材、磷石膏包装材料等系列绿色产品,同时正在加快突破磷石膏替代碳酸钙纤维造纸的关键技术,进一步生产精品包装纸、瓦楞板等产品,直接嫁接传统包装产业,实现产业的深度耦合及迭代升级,推动磷石膏跨行业、多梯度的价值化利用。目前已成为国内产品功能最全、生产能力最大的磷石膏新型建材供应商,磷石膏建材规模超过500万吨。

图3 磷石膏包装箱产品
推广价值
贵州磷化集团深入推进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持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推进磷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通过持续推进价值创造,综合运用项目协同、产业对接、数字赋能、成果转化等方式,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绿色发展新路,为磷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拓展了磷石膏综合利用的方法路径,经过持续探索攻关,构建了“循环制酸、建筑材料和包装材料”等三大产业化利用路径,为加快推动磷石膏资源化、价值化、产业化利用,助力磷化工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法路径。输出了一批磷资源精深利用的科技成果。以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为重要抓手,围绕磷化学及伴生氟资源利用等核心技术攻关,磷石膏分解制酸、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多点脱砷工艺等一批技术填补行业空白,累计参与编制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技术标准180余项。
【责任编辑:屈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