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5专题  >  2025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  >  落实国家战略 > 正文
聚焦主业服务创新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深创投着力打造世界一流风险投资机构

文章来源:广东省国资委所属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10-10

基本情况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创投)是以创新投资为主业的国有综合性投资集团。近年来,深创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支持下,按照省、市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部署安排,坚持以“专业化投资形成产业化影响力”为目标,致力做创新价值的发掘者和培育者、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探路者和引领者,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截至2025年4月底,深创投累计管理各类资金总规模超5000亿元,投资企业超过1700家,其中培育上市企业27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0家,连续8年位列本土创投机构综合排名第一。

典型做法

深创投充分发挥风险投资、耐心资本功能作用,探索建立起符合风险投资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构建起覆盖种子期、天使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企业的全链条基金群,持续加大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力度,促进耐心资本向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集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风险投资发展道路。

(一)聚焦创投主业,精准服务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坚持主动发现,争做投硬科技的先行者。按照“国家需要什么,深创投就投什么”策略,采取研投一体方式,把“卡脖子”清单转化为重点投资清单,绘制重点产业投资图谱,主动挖掘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企业,按照发现一个、投资一个、全力干成一个的原则,持续加大对符合强链稳链补链延链需求企业的投资力度。90%以上资金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智造等硬科技领域,助力一大批企业在半导体设备等领域打破国外垄断。

图1 已投企业中科飞测明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系列REDWOOD

二是坚持前瞻布局,争做投早投小的拥护者。强化早期投资力量,设立早期投资部,不断完善与早期投资相适配的体制机制。举办种子训练营,面向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努力挖掘技术革命性突破和新赛道培育机遇。超过85%的项目为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有效满足了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早期阶段的资金需求。在投资机构普遍不看好国产自主研发EDA软件背景下,深创投前瞻研判国家需求以及企业自身技术实力等,率先为华大九天提供融资支持,助力其发展成为国产EDA软件龙头。

三是坚持耐心陪伴,争做长期投资的示范者。积极践行长期投资的理念,尊重创新企业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的客观发展规律,以耐心陪伴稳定企业发展节奏,全程深度参与企业从产品打磨到规模扩张、从模式创新到行业引领,推动企业由微小幼苗成长为行业参天大树。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坚持多轮投资和长期陪伴,投资两轮以上的企业占比超过20%,投资10年以上的企业占比超20%,陪伴企业成长时间最长超20年。深创投从2007年开始投资西部超导,十八年如一日陪伴企业成长,耐心支持其成为国内唯一实现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全球唯一实现超导线材、超导磁体全流程生产的企业。

(二)构建全链条基金体系,赋能科技企业融资需求

一是主动承担国家重任,积极落实国家级基金战略。响应国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战略部署,推动国家级基金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不断增强基金的创新带动作用。先后管理新材料大基金、中小企业基金、社保大湾区科创专项基金等多支国家级基金,规模总计超480亿元。其中,社保大湾区科创专项基金于2024年3月在深圳河套地区设立,重点服务“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战略;新材料大基金设立于2020年,紧紧围绕“加长板、补短板、布前沿、筑生态”战略目标,重点投资制造业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领域的新材料龙头企业。

二是积极发挥风险投资功能,主动设立战新产业基金。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经济增长点,在全国各地募集设立健康产业、工业软件、合成生物、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基金,累计超过1100亿元,基金投资阶段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基金投资网络覆盖全国26个省市,为战新产业企业提供精准资金支持的同时,有效推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半导体等战新产业蓬勃发展。为加大早期投资力度,先后设立5亿元天使基金、3亿元种子基金,从“0”阶段开始,为创新能力强的初创企业提供第一笔资金支持。

三是创新引导投资基金管理模式,有力撬动社会资本。受托管理国内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建立稳定出资保障机制,通过1000亿元引导基金,成功打造超4700亿元子基金群,有效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产业科技创新。累计为超3400家企业提供约2700亿元资金支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630家,上市企业超350家。遴选近百家优秀创投机构合作投资,有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风投创投行业发展。建立系统完善的引导基金管理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引导基金管理“深圳经验”,得到广东省、湖北省等多个地方政府的充分认可,受托管理湖北、东莞、佛山等地政府引导基金,成功输出深圳基金管理模式。

(三)持续完善国有创投治理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一是实施投资全链条管理,构建科学规范风控体系。针对前期基金分散、人员分散、项目分散的情况,深创投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所有投资项目由集团统一决策、统一风控;坚持AB角平行尽调,多维度掌握被投企业信息;投委会实行票决制,三分之二以上赞成方可通过,形成覆盖项目立项到退出各环节的制度流程,有效提升投资决策质量。

二是顺应行业形势要求,不断革新专业化研投架构。积极承担风投行业成为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主力军的历史使命,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立相应的行业投资部门,组建19个行业研投小组,强化行业形势和热点跟踪研判,不断提升投资管理专业度和效率。强化投资规划统筹,推动投资决策改革,建立专业委员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投资决策的客观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图2 深创投“生物医药与健康+海洋产业”专场路演现场

三是坚持市场化导向,构建创投特色的风险利益捆绑机制。围绕激发人才活力,搭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利益捆绑机制和项目投资团队和投资决策人员强制跟投机制,显著提升项目尽调力度和企业信息真实性,有效控制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风险。构建以业绩为导向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员工奖励与经营效益相挂钩,项目提成与项目净收益相挂钩,高管业绩奖励与公司长期目标相挂钩,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活力动力。

工作成效

一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明显。2021年以来,新增投资科技企业600多家,其中信息科技占比56%,智能制造占比13%,新材料与新能源占比18%,健康产业占比13%,成功助力华大九天、中科飞测、天岳先进等众多硬科技企业突破“卡脖子”问题,有效支持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是整体经营业绩稳健增长。截至2024年底,深创投总资产515亿元,较2021年初增长18.7%,净资产304亿元,较2021年初增长21.9%。2021年至2024年底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17亿元,投资盈利能力保持稳健。2024年,深创投逆势完成投资金额137亿元,新设立基金达14只,新增规模合计162亿元。

三是行业影响力大幅提升。2024年5月23日受邀参加企业和专家座谈会,积极为我国赋能科技创新建言献策,以风险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做法得到国家肯定;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名单;投资能力与管理能力获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肯定,连续多年在清科集团、中国创投委、投中集团等权威机构综合排名中稳居前列。

推广价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深创投始终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国家需要什么,深创投就投什么”策略,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积极投身产业科技创新,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国有风险投资力量。通过在更高层次上、更广范围内推广深创投在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可有效证明国有创投机构通过坚持战略定力、深化改革创新,足以胜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历史重任,为我国打造世界一流投资机构、探索中国特色创投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责任编辑:刘贺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