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5专题  >  2025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  >  落实国家战略 > 正文
全力推进中药产业链建设持续增强核心功能

文章来源:华润集团所属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10-10

基本情况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三九)是华润集团旗下规模最大的中药上市公司,深耕医药行业40年。公司以“成为大众医药健康产业的引领者”为愿景,围绕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制造等关键环节开展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出三九胃泰、999感冒灵、999抗病毒等深受消费者信赖的中药产品。“999”品牌成为中国非处方药行业的一张亮丽名片,2024年获评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首批优秀成果产品品牌,并入选“2024凯度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公司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增长,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6.1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68亿元,近十年增长均超3倍。公司连续多年蝉联中国非处方药生产企业榜首,并获评“2024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竞争力20强”第一名。

典型做法

华润三九协助华润集团全力推进中药产业链建设工作,在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创新、智能制造、大品种全价值链打造等方面发挥“头雁”作用,推动多项行业技术突破,深化企地合作,为推动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研究先行:开展产业研究,摸清产业底数,为产业链建设提供方向指引

针对中药产业链“小、散、断、长”的鲜明特征,通过开展产业规划制定、产业底数数据库建设、重难点问题专项研究等工作,构建从理论到实践、从规划到落地的闭环体系,持续提升产业发展共识。

一是制定产业规划引领方向。从政策、行业、合作伙伴和竞争者四个层面,开展中药产业链“四情”(政情、行情、客情、敌情)研判,形成《华润集团“十四五”中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老字号品牌并购规划》《华润企地合作发展规划》等产业链发展规划14份。在产业规划指引下,“十四五”期间推动并实现对昆药集团和天士力集团的并购整合。依托昆药集团打造中药产业链企地合作模板,依托天士力集团布局中药产业链创新产品矩阵,有力推动了中药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二是摸清产业底数夯实基础。基于中药产业链全景数据不足的现状,围绕产业链上中下游,如上游原料、中游药品研究、下游上市准入等方面,形成多项清单、图谱或数据库,摸清产业底数,还原中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为中药产业链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支持。

三是开展专项研究破解难题。针对上游种植环节抗风险能力偏弱、中游制造环节自主可控能力有限等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创新思路。2024年,研究项目《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构建及示范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牵头制定《中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关键技术与应用场景蓝皮书》,将企业实践升维为行业标准,提升行业话语权,引领中药智造加速发展。

(二)纵横聚力:强化党的领导,纵向联动,横向贯通,充分凝聚工作合力

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完善组织体系、搭建合作平台,不断扩大产业链生态圈,凝聚各环节共识,推动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为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强党对中药产业链建设工作的领导。将产业链建设作为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审计巡察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发挥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完善链上党建工作矩阵,各分链负责人均由党员干部担任,为产业链发展集聚先锋力量;沿着产业链条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在上游成立党支部,将党组织力量延伸覆盖到30万亩药材种植基地,保障药材质量;在下游开展党组织联建共建,借助“三九商道”平台,赋能三七产业链“777”品牌建设与业务发展。

二是纵向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形成落实合力。第一级是华润集团产业链建设领导小组,发挥统筹谋划、督导落实作用。第二级是华润集团产业链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集团各方资源,发挥支撑服务作用。第三级是产业链建设专班,由华润三九牵头,成立8条建设分链,全面落实各项举措任务。同时将产业链建设融入6S战略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划、有落实、有评价,形成管理闭环。

三是横向搭建贯通合作平台推动融通发展。牵头举办中药产业链沙龙、中药产业链共链行动等代表性活动,发布供需清单,推动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与同仁堂、云南白药等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重塑竞合关系,加速上游规范化发展。深化与中小企业的合作,通过药材“订单种植”“公司+产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100多家农村经营主体共同发展,惠及药农超5万户次,助力乡村振兴。

图1 中药产业链沙龙活动

(三)以点带面:立足中药产业基础,抓重点、立标杆、创模式,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以药材和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动中药全产业链升级,以三七等大品种为核心打造高质量产业链标杆,实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探索“中药+”跨产业合作模式,全方位赋能中药产业现代化,实现从局部突破到整体推进的协同发展。

一是紧抓“药材”和“智能制造”两个核心环节,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中药产业现代化。在药材方面,通过推进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种植基地建设、产地加工与仓储基地建设等工作,形成了以品种为主线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获得农业农村部4个植物新品种授权,实现了野菊花等品种从“无人种”到“有良种”的突破,保障了中药材资源的稳定供应。在智能制造方面,将数字化手段应用于中药产业关键环节,围绕新技术应用、新装备开发等积极探索,解决行业技术痛点,探索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建设路径,将智造理念与平台建设经验转化输出、赋能行业。

图2 智能制造标杆工厂

二是以“重点品种+核心省份”为突破口,通过企地合作打造三七等产业链,为中药大品种发展提供方法指南。三七是云南省最具特色的优势生物资源。公司下属昆药集团作为三七产品“血塞通系列制剂”的原研者,拥有完整的三七产业链。依托昆药平台与云南省政府开展深入合作,加速三七产业上中下游资源整合。通过布局三七GAP种植基地、建设云南省三七产业创新联合体及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三七生产基地、强化“777”品牌建设等举措,推动三七全产业链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发展,打造三七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标杆。

三是打造“中药+新能源+乡村振兴”特色的“药光互补”模式,为“中药+”跨产业合作模式探索提供样板。依托华润集团多元化业务优势,开展跨行业协作,在黑龙江佳木斯、云南宜良等地实施“药光互补”项目,采用“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下种药材”的模式,实现“一地两用、药光互补”,有效化解了光伏发电与种植业争地的矛盾,同时借助光伏板遮阳及吸收蓝紫光的功能,显著提升药材的可用性和安全性,兼具经济与社会价值。该模式为中药产业链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战略支撑。

图3 “药光互补”基地

工作成效

一是经济价值显著提升。对昆药集团和天士力两家中药龙头企业的并购整合,能够更好发挥创新、品牌和规模效应,有效提升华润集团的中药业务规模和行业影响力。同时通过产业链建设赋能,华润三九经营质量与效率得到全面跃升,“十四五”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年复合增长率均超过15%,“一利五率”核心指标持续向优向强。

二是功能价值充分凸显。通过加强中医药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开展技术研发攻关,经典名方获批数量位居行业第一。积极开展中药循证研究,坚持用科学方法“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疗效,推动血塞通软胶囊、参附注射液等中药大产品的疗效获得国际认可,显著提升中药国际影响力。突破中药智造技术难题,6个创新场景入选工信部示范场景,并作为行业首家通过工信部智能制造成熟度四级认证,自动化检验设备实现国内首台套突破。

三是社会价值有力展现。围绕产业链上中下游,持续加强社会责任建设,在上游通过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在中游推动绿色低碳经营,打造出观澜基地、华润九新等近零碳排放园区;在下游发挥自身中医药资源优势和渠道终端优势,全力做好药品保供与健康服务工作,实现了公司高质量发展与高效履行社会责任的良性互动。

推广价值

华润三九全力推进中药产业链建设,形成了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全产业链建设的系统方案,通过“研究先行、纵横聚力、以点带面”的层层推进模式,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局部到整体的全产业链建设闭环体系,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化路径。输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本,在中药材种植、智能制造、大品种全价值链打造等方面发挥“头雁”作用,推动多项行业技术突破;通过并购整合、企地合作,打造了三七等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标杆,构建了从种源到药材、再到高品质中药的完整产业体系,探索出“药光互补”等跨产业合作模式,为中药产业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实现了经济、功能和社会价值的全面提升,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多赢模式。

【责任编辑:刘贺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