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甘肃省国资委所属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5-10-10
基本情况
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甘肃电投集团”)是甘肃省电力能源和数据信息产业链“链主”企业、全省第二大发电主体。近年来,甘肃电投集团坚持“强电固本、扬优育新、提增两核、争创一流”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主责主业,有效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公司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19年以来,甘肃电投集团资产总额、营收、利润等关键指标连续七年实现增长,区间增幅分别达13%、111%、4588%,先后荣获甘肃省省长金融奖、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先进企业、甘肃省先进企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典型做法
甘肃电投集团以现代公司治理示范创建行动为载体,紧密结合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特点和实际,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优化集团管控与分类授权放权相统一、重点监督与风险防控相统一,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图1 甘肃电投常乐电厂6×1000MW酒湖直流调峰及保供机组
(一)强化“三融入、四到位”,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统一
一方面,强化“三融入”,从制度、组织、机制入手,形成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的长效机制。制度融入。把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探索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公司章程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在中外合资企业落实了“党建入章”要求,创新了党的领导融入涉外子公司治理的新模式。组织融入。制定《成员企业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要求,两级公司全部实现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肩挑”,符合条件的81名党委委员按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经理层,形成高效运转的领导体制,全面提升公司治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机制融入。分层整合党委决策事项清单、前置研究讨论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和“三重一大”事项清单,推动多单一表、多表合一,纵向覆盖两级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和日常经营业务,横向集成治理主体、行权方式和行权路径等核心要素,做到“一张清单管到底、清单之外无权力”。
另一方面,坚持“四到位”,强化制度建设、配齐建强、职权落实、考核评价等环节,全面提升董事会决策能力水平。制度建设到位。制定《出资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会议管理办法》等6项制度,推动集团公司和各级次子企业全面建立董事会行权履职“1+12”制度体系,有效规范出资企业董事会运行程序,全面提升依法依规决策水平。配齐建强到位。推动符合条件的23户子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全部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建立外派董事监事人才库,专业经验多元、能力结构互补的外部董事队伍建设卓有成效。职权落实到位。制定《落实子企业董事会职权工作方案》《落实子企业董事会职权工作手册》等,全面落实重要子企业中长期发展决策权等6项职权,全面压实经营管理责任,不断增强企业内生动力。考核评价到位。制定《出资企业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定期评价子企业董事会规范运行情况,考评董事履职尽责情况,促进子企业董事会建设和规范运行水平明显提升。
(二)明晰“三管”边界,推动集团管控与分类授权放权相统一
一是围绕“管什么”。搭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产业集团——专业公司”三级管控体系,突出集团公司管资本,着力打造“能融、善投、会退”的战略决策中心和财务管控中心;突出产业集团管经营,着力打造产业集团“运营、建设、风控”管理中心和风险防控中心;突出专业公司管生产,着力打造“安全、质量、效益”利润中心和成本控制中心。
二是围绕“怎么管”。依托产权关系和资本纽带,厘清各治理主体的管控职责,明确章程法定地位,明晰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权责边界,通过行使股东权利、落实董事会职责、发挥外派董事监事作用等,有效保障出资人职责履行到位。建设信息化管控平台提升管理水平,实施公司信息化建设专项工程,围绕“融投管退”各环节,搭建涵盖战略管控、投融资管控、财务管控、风险管控、绩效评价、运营管理、综合服务、数字技术等领域的8个信息化管控平台,管控流程实现重塑再造、数智赋能。
三是围绕“谁来管”。坚持放管结合、因企施策,对9户运行规范的重要子企业实施分类分策授权管理,对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的子企业暂不授权。授予控股上市公司甘肃电投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决策及公司治理、财务管控、投资决策等8方面47项权限,授予武威热电公司等其他8户子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审批权和部分公司项目立项审批权等,逐步将经营权归位于出资企业内部决策机构,推动子企业董事会切实发挥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
(三)构建“六位一体”大监督体系,推动监督机制与风险防控相统一
一是强化协同监督。构建集团公司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监察、巡察、审计、财务、法务、外部董事协同配合的“六位一体”大监督体系,建立统筹协调、协同联动、动态监督、违规追责、信息共享、对外沟通六项监督机制,形成了覆盖“融、投、管、退”全过程的监督工作闭环,推动监督工作由“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转变,协同监督效能显著提升。
二是强化违规追责。两级企业成立违规追责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分层分类制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及工作细则,形成贯穿到底、覆盖到边、衔接有序的制度体系。建立违规问题线索处理“全过程、闭环式”管理流程,形成完整有序的工作链条。
三是强化风险防控。强化投资风险管控,制定投资决策管理办法,建立并动态优化投资项目负面清单,明确投资条件、决策权限,规范投资流程,明确禁止投资和限制投资项目;制定投资项目退出管理制度,明确投资项目退出时机、条件、方式和决策流程等,有效防范投资风险。强化财务风险管控,建成财务共享中心,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初步形成“战略财务+共享财务+业务财务”三位一体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定期开展资金平衡分析,确保资产负债率处于良好值以上。强化法律合规风险管控,全面推进法律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要决策“三项”法律审核制度,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建立业务活动清单、合规义务清单、合规风险清单,将合规审查要求嵌入业务流程全过程。强化安全风险管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班组安全建设,持续强化应急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监督,全面识别并分级管控各类安全风险,确保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的有效化解和治理。
工作成效
一是公司治理水平明显提升。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入、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打造科学、理性、规范、高效的董事会,企业各级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把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公司治理效能,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机制保障。

图2 甘肃电投金昌紫金云数据中心项目
二是经营效益效率明显提升。截至2024年底,甘肃电投集团资产总额达886.33亿元,在建及投运控股发电装机2343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5%。2024年完成发电量4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实现工业总产值132.5亿元、同比增长10.01%,利润总额5.5亿元、同比增长29.1%,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企业主体信用提升至AAA级评级,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协同监督效能明显提升。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构建形成了契合企业实际的“六位一体”大监督体系、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体系,体现了治理、管控、监督为主线的闭环管理理念,大幅提升了规范运营水平、风险防控水平、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水平。
推广价值
甘肃电投集团聚焦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做法,坚持守正创新、突出问题导向、运用系统思维,探索形成的“三统一”改革方法,为全省乃至全国国有企业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参考。创新了强化国资监管的新模式,以依法治企为统揽,在有效整合监督资源的基础上,辅以数智化手段,提升监督管理水平,为加强国资监管提供了参考。探索了提升治理能力的新路径,强化制度、组织、机制“三融入”,坚持制度建设、配齐建强、职权落实、考核评价“四到位”,为国有企业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参考。
【责任编辑:刘贺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