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津市国资委所属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5-10-09
基本情况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渤化集团”)为天津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前身是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1914年创建的久大制盐、1917年创办的永利碱厂和1922年创办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被誉为中国制碱工业的摇篮和近代化学工业的策源地。渤化集团注册资本85.75亿元,现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33户,从业人员2.1万名,拥有氯碱化工、石油化工、轻烃化工、现代煤化工四条产业链和天津临港渤化园、南港新材料产业园、大港精细化工基地三个综合性化工生产基地,年生产“通用、高端、精细”三大类,1000余个牌号产品近1200万吨,资产总额近1300亿元,年营业收入逾560亿元,是天津市绿色石化行业支柱企业。
典型做法
渤化集团瞄准人才第一资源,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重点围绕构建人才自主培训体系,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动能,着力打造助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朝向一流企业迈进。
(一)筑基·锻造·融合:构建三位一体人才育成体系
一是英才梯队“强基计划”,对标天津市国资委党委“国企英才培养工程”,实施“渤化英才培养工程”,搭建渤化集团自主人才培养梯队。按照分层分类的培养原则,通过“卓越-创新-后备”三级金字塔式人才矩阵,到2030年在全集团培养造就一批代表集团中坚力量的核心骨干人才,支撑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培养工程分为第一层次卓越计划人选计划培养80名、第二层次创新计划人选计划培养300名、第三层次后备计划人选计划培养1000名。由各级公司党委为培养人选制定个性化的培养任务,通过带项目、领课题、搞攻关,压实人选肩上的担子,并给予资金支持,打造具有制造业特色的人才发展体系。
二是轮岗锻造“破壁行动”,为培养更多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给员工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潜能,针对“渤化英才培养工程”后备计划人选实施轮岗实训机制,2023年2月启动首期轮岗实训工作,共计52名基层单位后备计划人选到集团总部参加实训。在首期轮岗实训基础上,充分听取轮岗人员和承接单位(部门)意见,对轮岗实训机制进行了优化完善,横向打通各级子公司业务经脉,纵向贯穿二三级公司战略支点,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岗位突围网络。截至目前共开展四期轮岗实训工作,共有266人参加实训。集团党委书记挂帅督战,创新“动员+攻坚+复盘”三段式培养模型,让后备人才在总部中枢与基层战场间实现能力跃迁。2025年,渤化集团在轮岗实训机制的基础上从集团公司整体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出发,制定了《集团公司员工轮岗锻炼实施办法》,在更大范围、更全维度开展实施员工轮岗锻炼工作,将集团公司除中、高层管理人员之外的45周岁以下员工全部纳入“人才储备池”,打造从专才到将才的进阶通道。
三是产教融合“生态联盟”,渤化集团与大连化物所、天津工生所设立“渤化奖学金”,建立渤化青年客座研究员机制,不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与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设立天津市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联合培养研究生;依托新材料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与天津大学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选拔2名科技骨干人才到天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与天津理工大学、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申办全国绿色石化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同时与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探索共建“现代产业学院”,通过“3+1”联合培养形式开展本科生的培养。持续创新方式深化与大院大所、高等院校的产教合作,开展“本硕博”各层次人才培养,初步形成了绿色化工高质量发展与人才联合共育深度融合的新范式,为渤化集团的“二次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精准赋能·竞技强技:打造技能人才成长双引擎
一是职业认证“全链提速”,渤化集团统筹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运营,成立渤化职业培训中心公司,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于2024年获批天津市第一批企业培训中心。依托培训中心,渤化集团组织开设了化学检验员、化工总控工两个工种的技能培训班,形成了自主培训、考试、取证、申领补贴的闭环模式,不仅提高了职工培训取证效率,还节约了培训成本,截至目前,已开展化学检验员初级工、高级工、技师班共3期,累计培训人数96人,已全部完成取证,并向人社部门申请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十余万元,探索出“自主培训+智慧考评+政策直通”的渤化模式,实现技能跃迁与降本增效双突破。
二是师徒传承“帮带结对”,对新入职员工和青年员工全面推行实施“师带徒”机制,充分发挥专家人才“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人才更快融入岗位,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积极向上、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制定“师带徒”培养目标,加强年度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导师给予“师带徒”津贴,进一步提升了“师带徒”机制的针对性和成效性。2024年,渤化集团公司系统内形成师徒结对共计944对,让老师傅的经验值转化为青年军的能力值。
三是赛事赋能“冠军标杆”,开展万名职工大培训,围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工艺应急、特殊作业、技改技措、DCS系统、生产工序等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培训,每年度开展各类培训累计达10万余人次。积极承办和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赋能技能人才培育培养,依托所属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天津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事,共有24名教师和32名学生报名参加2024年“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中12个制造业根基赛项和14个世赛选拔赛项。在2024年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上,所属渤化发展公司职工袁伟康获化工赛道一等奖,渤化集团给予个人10万元一次性嘉奖,所属单位为其匹配了中层岗位待遇,在集团内部树立起技能成才的典范。
(三)价值共享·风险共担:激活人才创新裂变新生态
一是超额奖励“利润倍增”,鼓励企业以价值创造为目标导向,聚焦主责主业把“蛋糕”做大,形成增量分配的激励模式,建立超额利润奖励制度,对符合条件企业进行超额奖励,自2020年实施以来,共对5家企业实施超额奖励,其中利润总额完成最高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兑现利润总额超额完成奖达到了其年度总薪酬的2倍以上,同时也对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企业核心骨干人员实施了超额奖励,有力激发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集团内部掀起创利热潮。
二是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针对科技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发布“揭榜挂帅”项目并招贤揭榜,通过立项论证评审,确定揭榜项目并签订项目任务书,对成功投产新产品的,自盈利之日起连续三到五年净利润的15%奖励给重要贡献人员;对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中的,按一个自然年内所产生效益的20%奖励给重要贡献人员,最大限度激励科研人才勇于创新、勇攀高峰。2022年以来,共推进实施三批“揭榜挂帅”项目,预计为企业增加效益9662万元以上。其中第一批、第二批项目陆续结项,进入项目考核期,四溴双酚A技术优化项目考核结束,正在实施奖励,有力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奋进的积极性。
三是项目攻坚“命运绑定”,为有效保障和促进集团新建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建成落地,实现效益,渤化集团制定了《投资项目约束激励管理办法》,对全部新建项目实施风险抵押机制,由项目核心人员实缴出资进行抵押,并针对项目建设期、项目达产期、项目运营期三个阶段设定考核指标,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兑现奖励。目前共有丁辛醇优化、12万t糊树脂、汉盐海水养殖项目等十余个项目签订任务书,实施了风险抵押,充分体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有力推进了项目的建设周期和预期效益成果的达成。
工作成效
一是人才梯队底盘更加充实。截至当前累计选拔确定“渤化英才培养工程”672人,其中卓越计划人选40人、创新计划人选221人,后备计划人选411人,渤化集团青年创新人才梯队初具规模。
二是人才成长通道更加宽阔。通过轮岗实训的多岗位锻炼,人选综合能力素质不断提升,1人选拔到集团本部工作,所属企业7人提拔为中层管理人员,7人提拔为三级单位中层管理人员,其他人员在企业新项目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是人才发展成效更加明显。通过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更加高涨,推动科技创新和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助力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四溴双酚A技术优化研究项目等3个项目已建成投用。
推广价值
渤化集团为大型制造业企业,人才基数和人才底盘庞大,用好和发挥好自身人才队伍的能力和优势就是最大的价值创造,围绕建立符合企业特色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将极大发挥人才主观能动性,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点燃干事创业热情,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刘贺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