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5专题  >  2025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  >  推动共建共享 > 正文
打造农村能源革命“湖北样板”

文章来源:国家电网所属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10-09

基本情况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湖北电力)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以建设、管理、运营电网和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营业务。国网湖北电力聚焦共建共享,积极探索实践,加快构建农村新型能源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完成发展总投入249.27亿元,售电量2496.94亿千瓦时,实现营收1683.48亿元,在国家电网年度业绩考评中排名第3、连续刷新历史最好成绩,近年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湖北改革奖”等荣誉称号。

典型做法

国网湖北电力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主动扛起农村能源革命及服务乡村振兴的职责担当,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协调各方力量,统筹全省农村能源革命布点,按照“多点建设并行、持续改进提升、及时总结推广”的思路,因地制宜打造“4村1镇2县”(恩施土店子村及前山村、神农架大九湖村、随州观音村,天门市多祥镇,孝感大悟县、天门市)农村能源革命示范样板,构建以电力为核心,以分布式光伏和风力发电为主、生物质能发电为补充,微电网与配电网灵活交互,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安全充裕、清洁低碳农村能源供应体系,探索形成了独具电力特色的农村经济社会共建共享共赢可持续发展典范。

(一)构建“阳光”帮扶常态长效机制

立足湖北作为国家电网“定点帮扶主战场”的使命定位,通过捐建光伏电站、管好收益资金,并持续投入到新能源开发、乡村公益事业及特色产业培育中,形成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阳光”帮扶常态长效机制。

一是建好管细“阳光资产”。夯实“新能源+乡村振兴”物质基础,精心用好帮扶资金,捐建光伏电站242座,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光伏电站“三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由专业机构运行维护、村集体日常管理、电网公司协助指导,定期开展运营情况综合检查评估,确保光伏电站具备长期稳定收益。与村集体共建村级综合能源管理平台,上线光伏电站集中监控运维系统,保障光伏电站满状态运行,累计发电5.65亿千瓦时,实现阳光“落地生金”。

图1 定点帮扶捐建的宋家梁子村光伏电站

二是用足用好“阳光存折”。探索“新能源+农民就业”良性循环,将光伏电站收益作为“阳光存折”初始资金,建立“村委主导、各方共管、一事一议”的收益资金管理机制。在夯实村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持续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开办国网兴农学堂提升村民技能水平,带动实现“家门口”就业,累计提供岗位3.27万个、人均增收7000余元,形成防止返贫致贫长效工作机制,帮扶村民七万字日记见证了从低保户到县劳模的“阳光奔赴”,农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三是探索探寻“阳光路径”。推动“新能源+产业提升”融合发展,创新“作价入股”“收益分享”等协同机制,支持村集体依法利用光伏电站收益资金参与风光储及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项目开发,保障 投资项目每年稳定增收,被村民称赞为“金鸡下蛋、钱景无限”。联合投资培育宜昌秭归脐橙、恩施巴东富硒茶、神农百花蜜等一批具有湖北特色的绿色农产品品牌,促成农村小微企业入驻国网电商“慧农帮”平台,依托“兴农甄选”产销对接会等活动,向全国推介帮销,促进农产品品种多起来、农村 产业结构优起来、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亮起来。

(二)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循环模式

将恩施巴东土店子村作为开展农村能源革命的重要突破点,探索出一条偏远山区“新能源开发利用+污废物循环利用+产业带动”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是推动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在生产侧,利用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优势,在闲置空地、建筑物外立面等区域建设分布式光伏、微风电站,合理配置可移动分布式柔性储能增容装置,实现新能源利用最大化。在传输侧,统筹推进电网数智化升级和农网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高韧性新型农村配电网,增强配网柔性接入、智能互动能力。在消费侧,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电气化改造、智能化升级,积极做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及服务,更好促进新能源消纳。

图2 恩施巴东土店子村农村能源革命试点项目

二是实现污废物梯级循环利用。针对农村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污废治理难度大等问题,探索构建“污废资源—沼气—电力—肥料”梯级循环应用场景。在生物质资源富集、养殖业较为发达的区域,因地制宜建设工业化微型沼气发电站,对农村分散化的牲畜粪污、餐厨垃圾、秸秆果木树枝等进行集中处理、综合利用,污废物发酵生成沼气用于夜间发电,与光伏发电形成互补,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三是加快乡村产业低碳转型升级。通过制沼处理农村牲畜粪污和餐厨垃圾,有效解决农村环保问题,带动养殖业发展;沼液回田浇灌,实现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双提升;沼气发电参与碳交易,推动乡村低碳产业发展,影响村容村貌的“臭粪团”变为和美乡村的“香饽饽”。建设光伏路灯、光伏车棚、光伏生态长廊等基础设施,为村民村集体提供光伏棚下养殖、屋顶租赁、日常运维等稳定收入,工作实践得到湖北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三)创新自然生态保护和谐共生解决方案

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立足神农架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的特殊地位,坚持林电共建共享,通过推动智慧保供、绿能覆盖以及全电景区建设,打造农村能源革命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试验田”。

一是“智慧护林”保供减灾。创新“电火险因子法”风险评估模型,开展电力线路诱发山火安全风险评估预防,及时消除林区火灾隐患。开发配网智慧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覆冰、暴雨、山火预警的“精准画像”,提高微气象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应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搭建主动平衡协同控制系统和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电力设备可观可控、高效协同,提高农网运行稳定性。

图3 金丝猴科研基地源荷储一体化微电网工程

二是“绿色强林”保护生态。分级分区评估新能源可接入容量,推动建立可开放容量发布和“红黄绿”预警常态机制,引导分布式能源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就近接入、就地消纳,实现农村电网建设与自然生态保护区发展规划的紧密衔接。围绕林区网架结构、地域特征及生态保护要求,建成金丝猴科研基地源荷储一体化微电网等示范工程,形成林区农村能源供应典型方案,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林电共建工作成效获林区政府赠锦旗感谢。

三是“文旅兴林”带动发展。拓展农村旅游康养产业价值,建成神农架大九湖5A级全电绿色智慧景区,建设垂直微风发电机、光伏遮阳伞等电力“景观元素”,开发“云上九湖”公益直播、画面优选算力中心等文旅产品,促成全国首个“全电景区”地方标准发布。加快高端民宿全电化建设,推广综合用能民宿六件套(电采暖、电厨房、电热水、屋顶光伏、充电桩、景观亮化),建成“零碳小镇”“零碳乡村”,打造电力赋能乡村文旅产业绿色转型的典型应用场景,带动昔日贫困村蝶变成为网红点,以“生态美”促“共同富”。

工作成效

一是社会价值有力彰显。积极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公司“阳光帮扶”连续7年在省直定点帮扶考核中被评为“好”,有关工作获多位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帮扶案例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和《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蓝皮书》。公司所属恩施市供电公司农村能源革命成效突出,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服务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工作成果荣获2023年度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

二是经济价值不断提升。探索形成农村绿色循环发展新范式,建成试点示范项目,实现年收益率6.6%,促进村民村集体增收约31.6万元/年,工作实践被《求是》杂志刊载和央视《朝闻天下》报道。捐赠光伏电站累计产生“阳光收益”5.26亿元,每年为各村带来固定收益超20万,特色农业技术帮扶收益占农户年收入60%以上,国家电网的“蓝板板”成为群众称道的增收“金罐罐”。

三是生态价值持续激活。建成一批农村能源革命试点项目,示范区绿电占比100%、实现净零碳排放,相关经验做法在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大会零碳微单元边会上分享,服务生态保护工作实践得到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高度肯定并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名录,3个项目入选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在国家电网经营区率先完成充电设施省域乡镇全覆盖,打造巴东整县电动汽车、秭归整县屋顶光伏、长阳“电化清江”等亮点工程,预计年减碳485吨。

推广价值

国网湖北电力聚焦共建共享,为推进农村能源革命提供了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探索了适用于偏远山区、林区、景区及近郊工业区等典型区域的农村能源革命建设路径,为全国38000多个乡村及更大范围地区提供了示范参考。输出了一系列推动农村能源革命的科技成果,打造了农村能源革命核心技术攻关的实验平台,研究掌握了主动平衡协调控制系统、台区智能融合等关键技术,形成系列标志性授权专利,并力争上升形成地方、行业以及国家级标准。创新了一揽子电力赋能乡村振兴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聚合各方力量,走通了常态长效帮扶、绿色低碳循环、自然生态保护三种发展方式,为农村能源革命及乡村生产生活融合共进提供了示范样板。

【责任编辑:刘贺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