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国家电投所属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5-10-09
基本情况
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黄河公司”)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控股的集水、光、风、储、火等能源互补和产业链协同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能源央企。2024年营业收入339.42亿元,利润总额151.34亿元,利润总额、净利润、归母利创历史最好水平,位列国家电投系统首位。立足青海省民族大省、生态大省的省情,累计投入1.263亿元支持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抗震救灾工作。践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清洁能源占比92.43%。获“诚信共建优秀企业”“文明单位标兵”“青海企业50强”等荣誉称号,成为助力“央地合作”共建共享的典范。
典型做法
(一)打好帮扶“组合拳”,在高站位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前”
一是加强“输血”,着力夯民生强基础。出资1200万元实施对口援青贵南县清洁能源供暖管网改造项目,提升民生“温度”。先后出资1800万元实施贵南县民族中学、幼儿园教育楼建设、设备设施捐赠等项目,改善教育基础。
二是注重“造血”,着力强产业促发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其内生可持续发展。高标准开展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成为凝聚群众合力、解决群众纠纷的坚强阵地。根据土壤、气候状况,开展高原特色养殖、种植项目。在定点帮扶村羊旗村开展生态畜牧养殖帮扶项目带动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在定点帮扶村尕布村开展种养一体化项目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产业“自给自足”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三是不忘初心使命,着力以发展带振兴。2024年完成基建投资超100亿元,缴纳税费超60亿元,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心系当地群众,出资2488万元实施离网地区玉树州杂多县查旦乡微电网供电工程,结束了当地5833名农牧民群众无电历史,生活质量得到跃升。2023-2024年招聘370名应届毕业生,其中青海籍学生高达273人,少数民族达57人。聘用当地群众从事电站门卫、保洁、炊事等服务型岗位,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促进了黄河上游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图1 玉树州大电网未覆盖乡供电工程开工暨资金捐赠仪式
(二)聚焦“三个最大”,在高标准助力绿色发展上“显担当”
一是情系母亲河,构筑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作为企业代表积极参与中央黄河保护立法调研。构建覆盖水文、水温、水质等天地空一体化的环境监控网,实现对黄河上游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全程监测。开展花斑裸鲤、黄河裸裂尻等土著和珍稀鱼种的增殖放流,数量达810万尾,黄河上游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增加。开展黄河流域泥沙处置,输沙量降低近61%,维持了黄河下游河道的生态流量和河床稳定性。
二是心系地方事,积极助力属地绿色生态。聚焦“三个最大”(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省情定位,累计投资1142万元实施海南州“生态公益光伏林”建设项目。累计出资200余万元为玉树州三江源保护区、青海湖环境保护区捐赠环保设备设施、巡查巡护车辆,助力地方做好生态保护。
三是立志攀高峰,高水平开展绿色示范项目建设。锚定光伏高端技术研究,解决了集成电路高纯度多晶硅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研发新一代TBC电池效率达到26.08%。开发深度适配建筑的BIPV系列产品,促进超低能耗建筑和绿色节能协同发展;建成全国首条年处理量30MW组件回收中试线,综合回收率92.51%。建设全球首个“国字号”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召开9次数据发布会,向行业共享实证实验成果,贡献“黄河方案”。扎根高原总结出了适合于沙戈荒地区光伏生态治理的技术方案,形成了“光伏+生态治理”协同发展新模式,为光伏项目开发与生态协同发展提供详实的治理路径。
(三)践行央企使命,在高质量塑造多元和谐关系上“创价值”
一是主动担当“有作为”。主动融入区域安全保障体系。各级分(子)单位、下辖场站与政府以签署应急协议书、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为地方提供安全生产支持。迅速响应地方“叫醒”机制,多次参与火灾扑救、抗洪抢险工作,受到当地政府、群众的褒扬和肯定;牵头国家电投在青区域的6家二级单位、15座场站建立应急协同组织机构和指挥体系,共享各类信息及应急物资,做到联查联动;高效应对积石山“12·18”地震灾害,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生命安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受到国家有关部委、行业主管部门及上级单位的充分肯定和书面表扬;立足西北,孵化国家电投西藏、四川、新疆等区域公司,加速推进国家电投在西北区域的产业布局。践行平台公司使命,向西藏公司推荐援藏厅级干部1名、处级及以下干部11名。向青海省投、甘肃公司、西藏公司输送厅级干部9名、处级干部15名,努力打造“大黄河、大格局、大平台、大家庭”。

图2 黄河公司支援“12·18”地震抗震救灾物资
二是规范管理提质效。畅通股东与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在战略规划、大额投资等重大事项的交流渠道,股东会议案一次审议通过率100%,形成和谐治理氛围;以优化采购渠道,规范供应商管理为路径,提升供应链韧性与活力。2024年共处置不良行为供应商694家,处理率达100%。
三是精准投放善营销。以营销为牵引,特色投放为手段,以高品质的“客户服务月”扩大“清洁黄河电”品牌影响力,签约电量多年稳居青海售电市场“第一”地位。
工作成效
(一)形成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少数民族乡村振兴治理新样板
坚持“久久为功”打造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青海样板”。充分发挥2名驻村第一书记及4名驻村干部效能,制定“一村一策”帮扶策略助力帮扶村年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共同富裕目标更加坚定。央地公共关系在发展中持续巩固,贵南县为公司配套光伏容量10万千瓦,实现了从帮扶到合作“零”的突破;“输血”+“造血”式的帮扶模式,助力提升乡村发展“内驱力”。《建设一座电站,造福一方百姓——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黄河公司以新能源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建设案例》荣获第三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消费帮扶当地及四川美姑县农畜产品达900余万元,“黄河公司”央企形象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二)开辟了能源发展与低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路径
将能源结构调整与生态治理相结合。以基地式新能源开发带动实现规模化节能降碳,大面积沙区生态修复带动实现碳汇增量显著增长的方式,多年来减少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恢复的草原生态系统每年固碳超过2.2万吨。所属电站龙青河段增加湿地面积600平方公里,两岸植被、绿地覆盖面积增加150公顷以上,形成黄河上游“中华水塔”稳固、中下游生态宜居的安全格局。
(三)打造全方位员工关心关爱特色品牌
系统构建“2+4+N”员工关心关爱工作体系。以普惠关爱和特殊关爱“两个维度”做到关爱全覆盖,实施“身心健康、职业发展、工作环境、日常关怀”关爱行动,打造N个(两级“新时代黄河工人讲习所”、“职工心灵驿站”等)特色关爱子品牌,搭建起员工成长和企业发展的“连心桥”。
推广价值
黄河公司以乡村振兴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少数民族乡村振兴治理新格局;以绿色发展、绿色创新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共用区域资源联建共享形成了应急联动管理的新常态;以和谐发展为基,形成了互利共赢的新发展格局,共同推动共建共享价值创造能力走深走实,具有一定的战略及社会推广价值。
【责任编辑:刘贺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