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5专题  >  2025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  >  推动共建共享 > 正文
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应急救援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安能所属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10-09

基本情况

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能三局),是2018年根据跨军地改革战略部署,由原武警水电第三总队整体转隶组建,是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二级骨干企业。公司现辖5家子公司、5家分公司,在武汉、成都、拉萨、重庆、西安设有自然灾害工程救援基地,现有2个施工总承包特级、2个设计甲级、2项工程检测甲级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单位施工资质,通过安全三体系、石油化工HSE管理体系认证及保密资质认证,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中心直属非现役专业队伍,主要担负国家重大自然灾害工程救援和重点工程建设任务。

典型做法

价值创造行动开展以来,安能三局始终坚定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救援能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

(一)巩固提升应急救援核心功能

公司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抢险救援作为神圣职责,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建强救援力量、强化练兵备战,着力巩固提升应急救援核心功能。

一是健全制度体系。紧紧围绕提升应急组织指挥、人装结合效能、应急任务保障,推动出台以工程练兵、训练考核、人装管理、基地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12项制度机制。着眼公司所处特殊地域位置,按照“三中心一周转地一学校”的思路建强实体化基地,完成基地常备队伍和专业分队定岗定编和编携配装,进一步辐射西北、华中、华北、东北等地区,向重点地灾防范、防汛区倾斜,覆盖重点区域的自然灾害工程救援网络体系日趋完善。

二是建强救援力量。从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招,以及从退役军人、消防员和社会人员中社招各类专业技能人员272名,开展为期3个月的集中训练,采取以老带新、实践锻炼、交流培养等方式,迅速提升应急救援专业能力,与转企专业技能人员深度融合搭配,组建推挖装运、侦测、钻爆等10余支专业分队,着力打造“1+N”救援力量体系模式,应急救援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图1 参加演训活动

三是强化练兵备战。成建制开展工程练兵,在巩固提升推挖装运等工程救援核心技能的基础上,开展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无人侦测船、水下测绘艇等高精尖专业救援装备实操训练,补齐侦测类装备测量、测绘和数据处理短板。积极对接防区省市应急部门,参加属地联席会议和联合督查组行动、“应急使命”综合演练和联合训练,常态在雅安天全、凉山冕宁、甘孜康定、重庆巫山等重点区域全时驻训备勤。

(二)深化打造安全应急服务样板

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应急救援领域的专业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围绕应急教育培训、监测预警、研发制造、应急服务、应急工程“五类业态”,积极拓展应急产业布局,培育构建新业态,进一步提升在应急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一是培训业务日趋成熟。除应急救援员培训外,将培训主体逐步延伸至院校、企业和社会团体,利用营区开放日等活动,组织院校研学,取得良好效果;同时逐步完善集研学、应急救援员、应急救援技能、指挥技能为主体的培训课程体系,为承接各类培训任务提供样板。

二是流域应急服务取得新突破。利用展会论坛、工程练兵和演训演练等多种时机,密集与流域企业的交流对接,展示实力扩大影响,推动以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长江干流为重点打造“流域安全应急综合服务”提级换挡工程,公司在西南电力能源基地的应急救援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彰显。

三是全应急产业市场持续拓展。聚焦以教育培训、监测预警、应急服务、装备制造、灾后重建“五类应急业态”发展的同时,逐步探索开拓新的应急产业创收点,圆满完成金沙江上游、雅砻江、三峡库区等流域综合性演练项目,承接东方电气集团、三峡集团、雅江公司、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培训任务,应急产业收入在全集团排名第一。

(三)高效融合提升新质战斗力

公司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深刻洞察新质战斗力生成的关键要素,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举措,高效推动先进科技、双向职能以及数智体系的融合,实现新质战斗力的稳步提升。

一是把先进科技作为新质战斗力生成的内在动力。坚持“科技抢险、专业救援”方向,充分运用智能化搜索、信息化感知、无人化操作等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的技术,加强对前沿救援技术、装备、材料及信息化手段的研究,合作参与研发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救援装备和救援方式。公司所属重庆龙溪河水环境治理项目科研团队,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暗涵(暗渠、暗河)清淤履带式行走载体设备研究,申报并取得暗涵清淤机器人、附属清淤装置、淤泥收集装置等专利,装备通过结题验收。

图2 新装备赋能新质战斗力

二是把双向融合作为新质战斗力生成的基本模式。公司担负应急救援和工程建设双重职能,通过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施工中创新实践和总结积累经验技术,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供坚实物质条件和先进技术支撑,持续巩固在工程抢险行业的领先地位,以应急救援需求牵引工程建设工法、抢险救援战法、工战结合机制的创新,以及工程抢险装备的研发升级,实现先进施工能力与新质救援战斗力的融合提升。

三是把数智体系作为新质战斗力生成的重要载体。针对性加强基本作战单元建设,把工程救援基地及其常备分队、项目部专业分队打造成为应急王牌,依托信息指挥平台建强灾情侦测、指挥控制、技术支撑、综合保障“四个系统”,指挥协调组、通信侦测组、技术支撑组、安全管理组、综合保障组“五个单元”,人员、装备、训练、技能、备勤、管理“六个要素”,建强企业模式下的应急力量体系,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新质救援能力。

工作成效

一是履职担当更加有力。价值创造行动开展以来,安能三局先后组织、参加各类演训演练30余次,圆满完成46次抢险救援任务,尤其京津冀抗洪抢险、甘肃临夏抗震救灾、西藏定日6.8级地震救援行动,受到国家领导人关注,得到应急部、国资委表扬肯定。转企以来,通过不断加强指挥体系和力量体系建设,公司累计出动3.24万人次、1.56万余台次装备,圆满完成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排险、河南特大暴雨抗洪抢险、辽宁盘锦绕阳河决口封堵、四川泸县、芦山、泸定抗震救灾、京津抗洪抢险、湖南华容洞庭湖决口封堵、四川甘孜康定“8·0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等重大抢险救援任务90余次,应急管理部累计给予2名个人记二等功、10名个人记三等功、11名个人记嘉奖,安能三局及所属武汉分公司分别记集体二等功。

二是产业发展更加有为。持续拓展应急产业模式,2024实现应急产业营收13.6亿元,同比增长118%,应急产业营收及业态占比均排名集团首位。制定下发《应急救援服务计费指导意见》和《应急培训课程体系教材》,年承接培训人数达1.6万余人,所属武汉基地应急救援员技能鉴定站率先获应急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授牌;应急装备制造研发板块实现“零的突破”,所属重庆公司成功中标三批次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应急能力提升项目装备采购项目;流域安全应急综合服务实现重大突破,获得西藏应急管理厅关于在西藏开展流域应急综合服务的支持函件批复,成功获取大渡河流域应急综合服务项目,重庆基地获得三峡库区危岩处置备勤任务。

三是创新发展更加有劲。转企以来,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四新”运用等推动抢险救援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牵头科学技术部重点攻关项目“基于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大溃口快速封堵技术装备”的课题研究;参与2024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重大灾害现场遥感协同感知与主动服务技术及装备”项目的研究;参与四川省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灾害现场智能化识别研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的研究。价值创造行动开展以来,6个项目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取得水利行业工法11项、省级工法9项,取得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96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雪崩灾害风险消除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与示范应用”获批应急管理部2024年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图3 雪崩灾害风险消除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与示范应用课题实验

推广价值

安能三局聚焦增强应急救援核心功能和提升应急救援核心竞争力,为推进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和应急产业发展提供了典型经验和参考模式。一是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体系,包括工程练兵、训练考核、人装管理、基地建设等12项制度机制,为其他救援队伍提供了可借鉴的管理模式,有助于规范救援流程,提升整体应急救援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二是形成了多种应急服务模式,通过打造“流域安全应急综合服务”提级换挡工程,同时聚焦教育培训、监测预警、应急服务、装备制造、灾后重建“五类应急业态”发展,探索开拓了新的应急产业创收点。三是创新了新质救援力的生成模式,发挥应急救援和工程建设双重职能优势,实现先进施工能力与新质救援战斗力的融合提升,同时依托信息指挥平台建强灾情侦测、指挥控制等系统和单元,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新质救援能力,为构建现代化救援体系提供了实践参考。

【责任编辑:刘贺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