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这把“云钥匙”

11年前,段江南带领一个只有十余人的年轻团队接下了一项艰巨任务。11年间,他们把国家的“云钥匙”一寸寸攥回中国人手中。

维修技师的“蓝天梦”

从怀抱飞天梦想的少年,到全国劳动模范、技术带头人、团队领军者,吴志巨始终心怀热爱,不忘初心,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真谛。

煤海深处“她”力量

从井下600米的黑暗到“5G+AI”的光明,梁沫用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细腻与坚韧,在煤海深处书写着“科技守护安全”的动人篇章。

让“空中造楼机”惊艳世界

在助力“中国建造”奔向“中国智造”之路上,王开强已经走了16年,并且,还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像焊花一样绽放绚丽光芒

焊接作业时,电弧的温度在6000℃至8000℃之间,车间内的温度在-10℃至40℃之间。国家电投所属国核设备生产技术部焊工徐颖慧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将自己的编号印在了海阳、三门等多个核电项目关键产...

用青春锻造“蓝天梦”

近日,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德阳万航模锻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中国二重”),8万吨模锻压力机班组班长叶林伟正带领同事通过手柄操纵重机“起舞”,开展航空模锻件的锻造...

向万米深地探索“中国深度”

有一群人,用成百上千个日夜的奉献与坚守,换得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创造新的“中国深度”。

让实验室成果飞向蓝天

“我这一辈子,就想把一种材料研究透,让更多中国的飞机用上强劲的‘中国心’。”在中国钢研材料研发一线,年过五十的杜金辉仍每天早早来到现场,围炉讨论、调样分析、查文献、写方案,步履不停,专注如初。

飞出大山的“破壁者”

在云浮罗定,蓝誉鑫的名字几乎是“无人机巡检”“智能化作业”的代名词。凭借着对无人机的痴迷与钻研,他带领团队突破技术壁垒,让无人机化身“千里眼”和“机械臂”,大幅提升电网运维效率,更在台风救援、山洪抢险...

段南岚:让每位顾客满意而归

海涯碎银滩,阳光写诗篇。奋斗在海南这片热土上的“90后”姑娘段南岚,不久前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用十三载青春芳华,深耕离岛免税事业。

关于锅炉,我什么都想研究!

“关于锅炉,我什么都想研究!”入职以来,李培德从燃煤机组、生物质锅炉、垃圾焚烧炉到燃气机组,大大小小已参建10余个项目。如今,他已成长为中国能建山西电建锅炉安装工程处副经理。

以材料报国之心,让铝合金长出“中国脊梁”

目睹我国在高强铝合金领域面临的困境,熊柏青立下誓言,“必须打破‘卡脖子’的枷锁,让中国材料在国际舞台上挺直腰杆!”他带领团队踏上了自主研发的破冰之旅,闯出了一条材料科技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之路。

让“中国盾构”成为世界名片

“我们有一群锲而不舍的人,又有为了国家和民族事业这样的一个精神指引,这群人在这条路上从来没有退缩过。”王杜娟带领团队以“咬碎钢牙也要啃下硬骨头”的决心,向隧道掘进机技术世界制高点发起冲锋。

追星赶月的首席科学家

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马敬凭着“闯”的劲头,“创”的精神,“诚”的作风,不惧雨骤风狂,带领团队行舟执桨、高歌猛进,在一波波艰难前行的大潮中为核化工事业的建设开辟出一条前人未走过的道路。

“点煤成油”的“魔术师”

她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守护者,用高性能催化剂为清洁能源的未来铺路;她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科技强国的篇章;她是新时代的科研战士,用智慧和勇气诠释着“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与担当。她,是林泉。

杨孟飞:30载逐梦升空向月飞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探测器带着月壤从月球返回地球,这项由中国人完成的壮举,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为了获得这些珍贵的月球样本,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

北山的中国魂

河西走廊,戈壁深处。一栋小楼和一个基地出现于层层叠叠的砂岩山丘之中,仿佛“外星世界”遇见“人类文明”。在这里,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参与范围最广的地下实验室之一——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

特高压护“心”人

天山北麓的风裹挟着雪粒,呼啸着掠过换流站的铁灰色外墙。换流阀阀厅内,暖黄色的灯光下,王晓民正半跪在阀塔上,一寸一寸进行阀组件及零部件的检测校核。他的指尖被冻得发红,鼻尖却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误差必须...

吴世强的寻油之旅

重压之下,他“本心”如初,“还是要脚踏实地,把基础工作做好,越接近事物本质,距离成功就会越近一步。”前行路上,他又想起科研前辈们的期待目光,那些无数次梦里见到的“盐湖宝藏”,目标越来越清晰了。 梦想,...